高清放大i-scan内镜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r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及时、准确地诊断H.pylori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临床诊断H.pylori感染的方法主要分为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两类。尽管两类方法均具有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是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前者如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等,需依赖内镜检查取得活检标本,会对患者造成活检创伤,而后者如呼气试验、粪便H.pylori抗原检测又存在不能同时观察胃黏膜表现的缺点。目前,常规胃镜检查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表现主要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黏膜结节样改变,但国内外多项研究已证实这些改变对H.pylori感染病变的诊断一致性较差。随着现代内镜技术的发展,放大内镜,尤其是各种新型放大内镜,如高清放大内镜,高清放大NBI内镜等,通过观察胃黏膜表面微小结构的改变,可以准确预测H.pylori的感染。I-scan内镜技术是由PENTAX公司最新研发的一种图像增强内镜技术,最新的i-scan内镜同时结合了高分辨率、智能染色和光学放大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其黏膜表现力。本研究即通过观察不同患者在高清放大i-scan内镜下胃体部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分析评价高清放大i-scan内镜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的价值,并评价高清放大白光和高清放大i-scan两种模式下对H.pylori的诊断价值及成像质量是否有差异。研究方法:对因上消化道不适症状来诊患者分别行高清放大白光及高清放大i-scan内镜检查,根据胃体部胃小凹、黏膜下毛细血管及集合静脉形态的不同将胃黏膜内镜下表现分为1、2、3三型,记录患者的胃黏膜分型及图像质量评分。行快速尿素酶、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评价胃体部黏膜不同分型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并比较高清放大白光及高清放大i-scan两种模式对H.pylori感染诊断价值及成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共有84名患者纳入研究。高清放大白光与高清放大i-scan模式下,2/3型胃体黏膜判断H.pylori感染阳性的灵敏度并无差异,但诊断的准确度(84.5%vs94.0%%)与特异度(80.6%vs93.5%)方面,后者显著优于前者(P<0.05)。在高清放大i-scan模式下,有更多的图像质量评分达到3分及4分。结论:1.高清放大i-scan内镜能够准确诊断胃黏膜H.pylori感染。2.高清放大i-scan模式下,对H.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高清放大白光模式。3.高清放大i-scan模式下,诊断H.pylori感染的成像质量显著优于高清放大白光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一系列高度区域选择和立体选择性的烯键上氨溴加成反应新体系,从大量的实验结果中总结了该类反应的普遍性机理,提出反应按照何种机理进行,依赖于底物结构的新见解
基于中国国家和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四川芦山ML2.0级以上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36次ML4.0级以上地震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
介绍了国内外羊肚菌液体发酵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向,并说明了羊肚菌液体发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正>从前,这是个"穷小子和富家女"的故事;如今,变成了"大富翁和贵族遗孀"的故事。1999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这一年,马云给杨致远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问他":你觉得阿里巴
美国职棒大联盟(MLB)和日本职棒联盟(NPB)是全球两大主要的职业棒球联盟,对这两大职业体育联盟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职业体育市场运作与管理的理解。主要结论:通过采用国内和跨
润滑油通常由基础油和具有一定功能的添加剂调和而成,而降凝剂便是能有效改善润滑油低温流动性能的一类重要的润滑油添加剂。本文主要研究了胺解型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类润滑
本研究以3个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生育时期的燕麦单独青贮,以及燕麦、玉米不同比例的混合青贮。通过对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常规养分等指标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