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等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研究——榆林、渭南、汉中对比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一系列加快城市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多数城市的空间形态急剧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外部空间的扩展及内部结构的演化。城市空间扩展实质是城市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的空间移动,主要分为外延型和内涵型两种方式。在不同的趋动力作用之下,城市空间扩展呈现不同的方式、速度等,对城市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选取三个位于陕西省三大地带具有代表性的、目前处在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变化过程中的中等城市——榆林、渭南和汉中,对其城市空间扩展时空规律、方式特征、动力机制和动力综合作用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明晰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而且能从比较中发现共性和特性,预测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今后的陕西中等城市空间发展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空间扩展的理论、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力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确定了本文研究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和驱动力的基本框架。其次,通过比较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三个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模式、特征和时空规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归纳与演绎和GIS技术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对陕西中等城市空间扩展作用力较强的三个动力和一个约束力——经济推动力、政府调控力、区域辐射里和自然环境约束力,并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方式,为后面动力机制得出奠定基础。  再次,根据这四个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型作用关系,形成了陕西中等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究各动力的作用大小、合力方向等,通过陕西中等城市空间发展动力综合作用过程分析,较好的解释陕西中等城市空间扩展动力作用。然后对动力综合作用下,三个城市空间扩展轨迹进行分析,得出其不同动力模式特征——榆林是强势经济力作用下的带状组团城市、渭南是强势政府力作用下的带状组团城市、汉中是各力均衡作用的轴向组团城市。接着对三个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各力的变化导致的城市空间扩展方向、方式、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横纵向的比较分析,得出五个方面的共性规律。  最后,通过对动力综合作用中的四个力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探讨了在它们综合作用之下榆林、渭南和汉中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模式、速度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城市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庞大、复杂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特别是在城市的快速扩张推动下,对景观设计的需求不断接踵而来。期间不乏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大批量的景观营造需求,必然出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新“四化”建设的影响下乡村地域的工业、现代农业基本上是向园区集中,使得区域内生产空
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水景,剖析水景理法的文化根源,总结水景在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手法。研究古典园林水景理法在当代如何应用,如何传承。这对于现在人们所追求具有地域文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和2012年开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这一系列的数字表示,保障房的建设“狂潮”已经来临。而对于保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居住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增。但是目前对于老年居住类产品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针对此类产品的户型平面及面积规模这2个关键问题点,运用统计学
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态既包含了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外,还包含了其内在的形式秩序及力学逻辑,并由此衍生出静态的“构成”以及动态的“生成”两种概念。本文将围绕着城市、空间和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务工,带动着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及精
清末民初正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第一次全面开放、逐渐融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与当今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有着某种程度上相似性。比如:中国近代化的
本论文拟以实际工程方案设计实践总结形式展开,重点以参与西安高新区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哈佛时代项目”建筑方案设计全过程为平台,以整个项目方案设计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初期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