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在植物开花中的作用机理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花在植物的生长周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植物的开花过程受到很多途径的调控。本研究筛选出了两个拟南芥早花突变体,命名为ptp135、ptp136。PTP135和PTP136编码酪氨酸蛋白磷酸酶。本文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对PTP135和PTP136调控开花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实验构建了PTP135promoter:GUS和PTP136promoter:GUS载体,采用沾花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潮霉素抗性筛选出阳性株进行GUS染色;构建35s:PTP135:GFP和35s:PTP136:GFP载体,用基因枪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结果显示PTP135基因定位在维管束,叶肉细胞,花柱,花丝和花蒂,PTP135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质;PTP136基因定位在维管束,花柱和花丝,PTP136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 实验构建了PTP136超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拟南芥和ptp136;将构建的PTP135和PTP136超表达载体转入phyB,对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和开花时间的表型观察。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中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经转基因的对照,证明拟南芥转基因成功。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观察,发现PTP136在野生型中过量表达使植株表现为晚花,在ptp136中的表达互补了突变体中的基因缺陷,植株比对照晚花,和野生型开花时间相一致;经过转化PTP135和PTP136的phyB开花时间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说明PTP136是开花相关基因,而且是一个晚花基因。PTP135和PTP136与PhyB之间可能没有直接作用关系。 在开花调控途径中CO是一个特异基因,其下游的靶基因是FT,实验对不同光照时间下的野生型、ptp135、ptp136和phyB进行CO和FT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发现CO和FT在ptp135、ptp136中的表达时间延长,表达量增加。说明PTP135和PTP136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控CO和FT,PTP135和PTP136参与了植物开花调控途径,而且作用位点在CO上游。为进一步研究PTP135和PTP136对CO在调控机理,实验还成功建立了野生型,ptp135和ptp136转CO基因的超表达体系,为深入研究PTP135和PTP136与CO的蛋白互作建立了平台。
其他文献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是作文的灵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作文时只有打开情感的闸门,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让文章富有生命力.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边缘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复合体。最近运用磁性地层学和锶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珊瑚取心进行研究,估计珊瑚礁中央的年龄为(600±280)
听说那些黑白作品是纸板绘刻,用德国白色卡纸涂上中国墨汁,干透了再用小刀笔在墨纸上刻绘白文线条画,刻女体,刻草丛,刻花团,刻月影,刻琴韵,刻绮梦。那天晚上在中环古旧茶室人
在果园的生产管理中,环境对果树的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的实施、病虫害的预防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数据采集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果园环境监测普遍采用人工
Rare-earth (R)-based materials with large reversible magnetocaloric effect (MCE) are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as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ow temperature m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体社会化重要过程.但是在我们农村,多数家长对幼儿的
NiFe2O4 (NFO)/ZnO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ZnO components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pre-pared by a simple wet chemical route method. The magne
草炭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纤维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改良剂。本试验研究草炭对桃园土壤理化性状和桃树生物效应的影响,旨在为探讨利用草炭增强果园土壤
Single event effects (SEEs) in a 28-nm system-on-chip (SoC) were assessed using heavy ion irradiations, and suscep-tibilities in different processor configur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