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像有岛武郎一样被“自我”问题折磨的作家并不多见。在对待追求自我的必然产物——与外界的矛盾上,他未能如永井荷风、武者小路实笃等作家一般一举解决,而是一边强烈地憧憬彻底解放的自我,一边又强烈意识到外界的存在,外界的束缚始终伴随其左右。可以说,“自我”问题,是作家有岛武郎的根本问题。本论文从个人存在的基底这一角度出发,分别从现实生活、文学作品(小说)、思想性随笔中体现的外界和自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中考察有岛的“自我”状态及其发展。第一章分析了有岛武郎欧美游学时期经历的思想变化,以及返日之前对回国生活的雄心勃勃的计划。而回国后的行动,则与这些计划完全相违背。由此得出结论:现实生活中的有岛武郎,彻底地放弃了自我的内部要求,完全遵从以父亲和基督教为代表的外界的期望,这种自我,是以外界的需求为行动准则的遭受挫折的自我。。第二章选取了有岛武郎的初期作品《一个女人的一瞥》、以及父亲有岛武和妻子安子去世后不久创作的《该隐的末裔》,对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命运进行了分析,从中折射出作家的自我意识的变化。在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有岛武郎完全相反,通过塑造激烈的叛逆女性早月田鹤子和自然儿广冈右卫门,有岛表达了对野性的渴望,并从现实生活中的完全被压抑状态迈出了一步。然而,等待这些叛逆者和自然儿的,并不是光明的前途,而是灰暗的命运和悲剧性的结局,这显示了有岛深刻的社会现实认识能力,但同时也说明,在文学作品中,有岛虽然表达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深层自我,却不能完全忘却外界的存在和影响。第三章以《爱是肆意掠夺》为中心,对有岛武郎的思想性随笔进行了考察。第一节对随笔的基本概念“个性”、“本能”的含义作了分析,并得出“随笔中的自我,是以个体的完全解放为基础、同时扩散到他人和社会的自我”这一结论。第二节具体论述自我理论的扩展部分,考察了有岛武郎对社会制度、男女关系、家庭制度等方面的思想。第三节揭示了有岛的自我理论的局限性,指出这种自我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彻底失败的必然性。结论部分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