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天然色素纳米载体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4343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色素不仅能赋予食物鲜艳的色彩,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比人工合成色素更受人们青睐,但天然色素水溶性差,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容易发生降解、变质,且生物利用度低,因此,用天然色素替代人工合成色素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挑战。本文针对天然色素存在的问题,首先开发了一种通用的微流控技术,成功将疏水性天然色素包裹到理化性质可控的紫胶纳米颗粒中,提高了天然色素在水中的分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然后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探究了微流控通道中纳米共沉淀的机理,总结出天然色素与紫胶共沉淀过程的理论模型,验证了微流控技术对纳米共沉淀过程的可控性。最后结合单晶掺杂技术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单晶复合载体,进一步提高了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并实现一种独特的双重pH响应模式,拓展了天然色素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1)开发了一种可靠、简便、通用的微流控技术,在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装置中通过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快速混合,实现了天然色素和紫胶的共沉淀,成功将疏水性天然色素包裹在生物相容的紫胶纳米颗粒中,并通过引入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极高包裹率,所研制的包裹天然色素的紫胶纳米颗粒具有多种优势,包括粒径可控、分散性好、稳定性提高、具有宽广的pH稳定范围、生物相容性良好等,在开发功能性食品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2)探究了微流控通道中纳米共沉淀的机理,深入研究了混合时间对共沉淀过程及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发现混合时间对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包裹率影响较大,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混合时间小于聚集时间,且涡流扩散占主导从而增强了混合过程,使得纳米颗粒更小且更加均匀。证明了使用微流控技术可确保两相溶液的快速混合并能有效地控制混合过程,从而调控纳米颗粒的性能,最后建立了姜黄素与紫胶的三步共沉淀模型并进行了验证。(3)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单晶复合载体,首先通过上述方法将叶绿素嵌入紫胶纳米颗粒并分散到凝胶中,然后在凝胶介质中通过生长碳酸钙晶体将纳米颗粒嵌入。在紫胶纳米颗粒和碳酸钙晶体的保护下,叶绿素即使在光照下也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这种纳米颗粒-单晶复合载体还具有独特的pH触发释放模式,所需的pH值变化与人体胃肠道系统相似,适用于受控的,靶向性的肠道药物释放,是生物活性分子功能设计的理想载体。
其他文献
李嘉诚当年创建长江塑胶厂,把从意大利偷师学艺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上,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
最近,校园里染彩发的学生渐渐多起来了,原来一律的黑发丛中不时地冒出一些其他的颜色,如淡黄色、暗红色等,看上去一张张充满青春与活力的脸庞上确实又平添了几分朝气。然而,学校三
设计了一套实用有效的水力空化实验装置,利用高速摄影的方法研究多孔孔板结构参数对水力空化效果的影响,总结得出评价水力空化效果的有效方法。研究得出:利用孔板后的平均灰度
将不同操作系统在TCP协议中的差异视为指纹,据此来探测远程操作系统的类型。探测可分为被动探测和主动探测2类,论述了其探测原理和常用的指纹特征。介绍了为实施探测而涉及的活
脱靶量测量设备工作于无人值守的目标攻击点附近,八路天线阵测量得到的大量雷达回波数据无法进行实时处理且比较困难地以极宽的通信频带实时同步传出。采用特殊的循环存储方式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贸促会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2011年11月1日至11月5日在上海新国际
李未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以前的许多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挣扎时,他已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向高级白领的过渡。而最让人羡慕的是,这一切似乎从容淡定地就尽收囊中了。有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一个涵盖财务绩效、技术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层面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2-2017年的180家样本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地区差异和产权性质两方面研究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考虑到不同补助政策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本文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两项补助政策,分析比较两种补助途径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作
我枕着水波久久注目天空。天并不是“空”,从来也不“空”。在最近的地方,我看到了密密的蜻蜓飞绕——这是我以前很少留意的。在稍远的高处,我看到了很多燕子在盘旋——这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