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性及溶气原油流变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气/液相平衡理论、原油流变学理论及其测量技术为基础,对溶气原油的溶解度和流变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⑴利用自行研制的饱和溶气原油溶解度测量装置,研究了溶气原油溶解度随溶气压力、溶解气种类和原油组成的变化规律。发现溶解气为CNG时,原油的溶解度远低于溶解气为LPG时原油的溶解度;在相同的溶气压力下,CNG和LPG在SN原油中的溶解度大于MB原油;溶解气为CNG/LPG混合气时,两种气体的混合具有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增大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⑵利用饱和溶气原油凝点和流变性测量装置,研究了不同压力下饱和溶气原油的凝点,以及凝点附近的屈服值。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油溶解CNG后的凝点降低幅度有限,相同测量温度下溶气原油的屈服值与脱气原油的屈服值相近,这表明原油溶解CNG后的低温胶凝特性并未得到显著改善;②原油溶解LPG后的凝点降低幅度较大,并且随压力的升高降凝效果不断改善,相同测量温度下溶气原油的屈服值远低于脱气原油的屈服值,这表明原油溶解LPG后的低温胶凝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③原油溶解CNG/LPG混合气后的凝点和屈服值也显著降低,这主要是由LPG的溶解引起的。⑶利用饱和溶气原油流变性测量装置,研究了不同溶气压力下饱和溶气原油的粘-温特性。原油溶解CNG后的反常点和粘度降低幅度较小,流动性改善程度有限;溶解LPG后的反常点和粘度降低幅度较大,流动性改善效果显著;溶解CNG/LPG混合气后的反常点和粘度进一步降低,流动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这表明两种气体的混合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揭示了饱和溶气原油的溶气特性和流变特性,为原油溶气改性技术在油田矿场多相集输管路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依据。
其他文献
低渗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容易形成高渗层、大孔道,导致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其中油层孔喉直径可达微米级,孔喉直径的变化范围大,非均质强,造成了注入水的指进、舌进。可动凝胶
八面河油田面十二区为构造-岩性油藏,经过近20多年的开发,已处于特高含水期,受沉积、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剩余油分布状况复杂,精细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兼具了空气驱和泡沫驱的双重优势。本文在国内外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理论上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油机理,同时研究了适合空气泡沫驱油的油藏及原油特征;结合甘谷驿麻科
套管柱是由若干个10m左右的套管经螺纹连接而成,并配有扶正器等配件,是井下管柱的一种。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井下管柱受力变形分析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
基于安全、高效、节能、低噪音等特点,直接驱动转向架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直接驱动转向架取消了齿轮传动机构,车轴就是电机转子,轮对的定位导向和牵引力
本文介绍了利用过热蒸汽开采稠油的新技术,过热蒸汽吞吐。过热蒸汽是一种过饱和干蒸汽。将干饱和蒸汽继续加热,就可得到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具有高干度和高热焓值的特点,可以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最为常见也是最易损坏的部件之一。滚动轴承故障会导致机器产生异常振动和噪声,甚至引起机器损坏和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因此研究轴承的故障诊断与监测具
工程陶瓷碳化硅高瞬时能量密度单脉冲放电加工技术是本课题组新近开发出的一种新的电火花加工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两极间放电通道中的能量对工件进行蚀除,具有加工率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