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马家滩构造区带的形成演化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家滩构造区带位于贺兰—银川伸展构造系、六盘山冲断构造系以及鄂尔多斯地块之间,处于极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其形成演化是与周围各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马家滩构造区带形成演化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域构造意义。前人在马家滩构造区带取得了许多成果及认识,其大型滑脱面之上的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已经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对其形成演化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了认识马家滩构造区带的形成演化机制,首先通过马家滩构造区带及邻区印支期以来主要不整合面的分析,结合前人低温热年代学、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限定了马家滩构造区带及邻区主要构造变形的发生时间。然后对穿过马家滩构造区带的四条地震剖面进行时深转换、剥蚀量恢复及平衡剖面反演模拟,分析出了马家滩构造区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统计了各地层的缩短量和缩短率。通过对马家滩构造区带反演模拟的综合分析,对其形成演化机制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马家滩构造区带的北部和南部属于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及成因类型,北部主要受到贺兰—银川构造系的影响和控制而形成变形并不剧烈的断裂褶皱构造,可能为逆冲推覆构造的雏形;南部主要受到六盘构造系的影响和控制,形成明显的逆冲推覆构造。(2)马家滩构造区带的石炭系—二叠系存在大型滑脱面,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滑脱面以上地层中,下部地层在滑脱过程中变形程度很小。(3)印支运动对马家滩构造区带的影响不是很强烈,主要表现为轻微的褶皱作用为主,并伴随有先存古老断裂的微弱活动。(4)马家滩构造区带的现今构造样式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燕山期中后期奠定大体构造格局,喜山期使之进一步发展,构造变形的主幕开始于侏罗纪末。
其他文献
大兴安岭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成矿带,德尔布干和大兴安岭两个成矿带横贯全区,是国家19个重点成矿带和3个重要找矿靶区之一。区内金矿资源丰富,经统计研究区内共有金矿110个,其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
本文以新疆西准噶尔克西-柳树沟一带石炭系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岩石组合、沉积环境、生物化石、上下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形态差异等方面,对该套沉积地层作了比较系统的对比
第四届“鑫融基杯”全国拍卖师主持竞赛活动相较往届大赛的设计布局作了一些调整。在复赛阶段,选手除了以“二五○式”或“二五八式”竞价阶梯模拟主持一个标的外,还要求选手
0多年,对人类历史来说,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当年接受乌兰夫同志邀请毅然“出塞”的那一代“文化使者”来说,这是一个真正在艰苦中创业并不断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的过程。
本论文在利用测井、钻井及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综合采用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等最新理论,运用编制构造演化剖面、计算断层落差、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
色彩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的第一要素,更是各类艺术设计中的关键点。随着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对色彩的认识和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在新时期各种设计中
介绍了增容型高-低压变频调速集成装置的组成和原理,以及该装置在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连城煤矿主通风机控制上的应用,与其它变频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介绍了高性能V
本文在利用二维、三维地震、钻/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解释等理论和方法,对渤中凹陷古近系盆地的结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沉积相
渭北隆起与秦岭造山带隔渭河断陷相邻,其构造热演化尤其是晚中生代以来的差异隆升过程一直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盆-山”关系研究和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采用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