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频次与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的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长期积累的水资源水环境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冬小麦的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状况下保障甚至增加粮食产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分别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完成。主要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相同灌溉总额下灌溉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三种灌溉处理:拔节期灌溉120 mm,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溉40 mm。两种种植模式:宽幅种植(W)和常规种植(C)。主要结果如下:(1)减少灌溉频次对冬小麦麦田的耗水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各处理冬小麦麦田的土壤水消耗量均随着灌溉频次的减少而减少;两个生育期内拔节期灌溉120 mm、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冬小麦麦田的土壤水消耗量相比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溉40 mm处理有显著的降低;而同种灌溉条件下,宽幅种植和常规种植模式冬小麦麦田的土壤水消耗量没有显著差异。由于各处理的灌溉总额和降水量相同,所以各处理的冬小麦麦田总耗水量的差异与土壤水消耗量差异有相似的规律。宽幅种植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冬小麦麦田的近地面温度和湿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灌溉频次的减少,宽幅种植麦田生育后期的冠层温度升高,降低了与大气的温度差,从而减少了土壤水的无效蒸发,且在冬小麦生育后期,减少灌溉频次有效的提高了宽幅种植冬小麦旗叶的蒸腾速率,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有效耗水,使得减少灌溉频次下宽幅种植麦田更有利于实现对水分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减少灌溉频次和宽幅种植模式对提高冬小麦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宽幅种植模式相比于常规种植,冬小麦产量有显著的提高。减少灌溉频次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的影响,灌溉频次越低,冬小麦穗数越多,而千粒重越小。减少灌溉频次可以有效减少冬小麦拔节期的分蘖消亡,从而提高麦田的单茎数,最终引起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的增加。减少灌溉频次可以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的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的冬小麦光合面积,并且减少灌溉频次可以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生育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和PAR截获率,从而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进而提高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的籽粒产量。(3)减少灌溉频次和宽幅种植模式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同种灌溉条件下,宽幅种植模式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常规种植有显著的提高。在同种种植模式下,减少灌溉频次对宽幅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均有显著影响。在灌溉量均为120mm的条件下,降低灌溉频次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宽幅种植模式下,拔节期灌溉120 mm、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统筹考虑冬小麦的产量、耗水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由于宽幅种植模式下拔节期灌溉120 mm与拔节期、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间的产量、耗水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且拔节期、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因此,在总灌溉量为120 mm条件下,宽幅精播种植模式下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水高产种植模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途推进,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将档案管理工作与
目的:评估社区融入问卷的信效度并分析脊髓损伤者的社区融入状况.方法:研究对象是在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者(145例).采用社区融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