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洛克戏剧中人物形象的演化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是勃洛克艺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象征主义戏剧作品,尤其是抒情戏剧,对二十世纪俄罗斯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于传统戏剧,勃洛克戏剧的情节、冲突相对弱化,人物形象则十分突出。勃洛克所塑造的戏剧人物形象中最为突出的有诗人形象、美妇人形象和人民形象。它们在勃洛克的笔下不断得到深化、发展,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内涵从单一到丰富的“发育”过程。在以上的三类形象中诗人形象和美妇人形象占据核心位置。它们几乎出现在勃洛克的每一部戏剧作品中,因脱胎于抒情诗,因此高度抽象、富有象征主义色彩,与勃洛克的抒情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生活基础和性格特征。随着勃洛克世界观和文艺观的发展,它们从“提线木偶”、“面具”逐渐变成血肉丰满、内涵丰富的戏剧角色。诗人形象具有自画像性质,集中体现了勃洛克的双重世界观和对诗人使命的思考。这一形象走过了曲折的演变之路,它们不断克服象征主义“诗人”自身的局限性,从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走向暴风骤雨般的现实生活,逐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敢于直面生活的真正的人。美妇人形象始于“永恒女性”、“世界心灵”的投影,象征着“彼岸世界”的永恒之美,是“诗人”所追求的爱情与理想化身。勃洛克在戏剧创作中为这一形象注入了积极的现实主义元素,将其与俄罗斯相结合,由此,美妇人形象的内涵得到丰富与深化,成为集理想、爱情和罗斯大地等主题于一身的形象。人民形象并非勃洛克戏剧作品的中心人物形象,“发育”也并不完全。人民的群像与个体形象共存,前者高度抽象、象征疯狂、蕴含巨大的力量;而后者坚韧、充满智慧、与罗斯大地紧密联系。这体现了勃洛克对人民的认识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局限的一面。但人民形象存在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它与知识分子、革命现实紧密联系,反映了勃洛克对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也是勃洛克打破象征主义藩篱的重要一步。通过纵向对比、研究诗人形象、美妇人形象、人民形象,并将其与勃洛克的世界观和诗学观的演进相联系,我们力图梳理它们发展、演变的线索,同时从不同人物视角出发,观照勃洛克戏剧作品丰富多样的主旨内涵。最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勃洛克戏剧创作从象征主义出发,不断突破、去芜存菁,将象征主义诗学与俄罗斯文学、戏剧的优秀传统相融合,从而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意义。
其他文献
纺织印染工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污染的难降解废水,任意排放将严重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安全。近年来,因预处理(混凝或物化)-生化法-双
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潜力巨大,对其高效开发可有效缓解全球能源供应不足的局面。本论文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采用全直径岩心进行CT扫描孔隙结构研究、高温高压和常温常压下的气水
由古巴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发的香蕉枯萎病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发的芒果炭疽病是我国热区两种严重的农业病害,严
茶花是山茶科的常绿灌木,自古以来就是极负盛名的木本花卉,有“世界名花”之美名。本研究在广东省佛山市佛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山茶园完成,测定了十种茶花(烈香、甜香水、茶梅
水体污染是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重金属和溢油污染是两种典型的水污染问题。这些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在进入环境之前往往会被处理至可排放水平,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溢油
D751大孔苯乙烯系螯合树脂化学性质稳定、功能化程度高、交联度大、选择性好等;聚偏氟乙烯(PVDF)膜热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机械性能高等;在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当中二者备受关注
近二十年来,中国风电总装机量和新增装机量呈现上升趋势,风电装机和运行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中国风电场发展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影响,本文利用气象模型(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和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对2009年至2018年有、无风电场条件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模拟,对
北极冰川出现季节性消融,北极航道也即将开通,这使得大规模开发极区油气资源成为可能。随着极区工程活动规模化发展,海冰灾害频发,海冰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
Klein-Gordon(KG)方程作为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中用于描述自旋为零的粒子的最基本方程式之一,具有无可取代的实际背景和物理意义,本文运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对高维KG
能源危机和化石燃料消耗引起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迫切需要寻求和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氢能(H2)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和可持续性的生态友好的能源吸引了研究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