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电针廉泉、风府穴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wenyi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风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位于全球致死和致残率的第二位。临床上,中风常伴随着吞咽障碍的发生[1]。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卒中引起大脑皮层的损伤,从而导致口咽器官(包括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等)的功能受损,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这一过程中出现进食困难。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以及因误吸而引起窒息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病残率以及死亡率。就本病而言,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祖国传统中医药学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中医认为吞咽障碍属于“舌强不语”、“暗痱”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与中风病基本一致,追溯关于此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便有论述。依据中医古典经络理论,针灸在该病的治疗手段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电针疗法(简称电针)已经成为治疗中风吞咽障碍普遍使用的方法,并在国内外的应用也在逐渐推广。且电针仪的刺激量相对手法运针操作较客观,重复性好,临床使用方便。但是不同的电针参数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不同,频率是影响电针疗效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尚无统一的手法量学标准,应该进一步量化研究。因此,比较高频率、低频率两种电针参数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疗效,筛选出电针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最佳电针频率参数的研究尤为必要。目的:本研究以临床中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电针任、督经脉上廉泉穴、风府穴,观察低频电针组(2Hz、30min)与高频电针组(100Hz、30min)两组电针参数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通过比较低频率(2Hz)电针与高频率(100Hz)电针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电针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2Hz)电针组与高频(100Hz)电针组两组,每组各30例。电针风府、廉泉穴,在波形上均选用连续波,而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留针30min,连续治疗2周(共14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简称VFSS)各指标结果、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简称SSA评分)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结束时,在VFSS下观察发现,不论是服用半流质、固体以及稀流质食物,两组患者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以及咽期通过时间均较前缩短,且低频率电针在降低中风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以及咽期通过时间方面的疗效均优于高频率电针(均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情况、SSA评分比较,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低频率电针优于高频率电针(均P<0.05)。结论:两电针组治疗前后均可改善中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低频率电针的疗效优于高频率电针。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正为这篇寄语踌躇时,接到一位作者朋友的电话,告诉我他正拟写一文,叫“人在佛门外,心在佛法中”,说这是观察身边众生的结果——许多人未闻佛法,而其行却证于佛法。放下电话,
对12例正常角膜、12例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和1例全身性糖胺聚糖贮积症角膜进行形态学和胶性铁超微组化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角膜上皮下基底膜和前弹力层有硫酸软骨素,实质层胶原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enteritis)是少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和腹胀。病情凶险,早期误诊率高,达50%以上,重型患者病死率
素质教育已为全社会所倡导,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同样势在必行,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护理人才?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健康服务体系中不仅仅是一个照护者、治疗者,而且是健康的维护者和教育者.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优秀素质,向临床输送高水平护理人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课题.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最近,我有幸见到两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张是邓颖超大姐与赵朴老夫妇的合影,照片中邓大姐坐在轮椅上,含笑地捧着一束花,赵朴老夫妇站在她身后。这是邓大姐生前最后一次留影!
在临床上,很多患有心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对这类患者实施心脏手术,容易加重机体本已失代偿的肾脏的损伤,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术后多死于肾功能衰竭,尽管可以用药物来改善围手术期的肾功能,但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多不可逆转,远期预后仍然不佳,因此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进行肾移植,由于患者心功能差,无法接受先行肾移植术,二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我院对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