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在大黄鱼(P.crocea)遗传育种及石首鱼科(Sciaenidae)分子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_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是中国海水鱼类养殖规模最大的鱼种之一.但由于多年全人工繁育养殖造成了种质严重退化,遗传改良研究已势在必行.该文率先应用杂交和多倍体诱导技术开展对大黄鱼的遗传改良研究工作;并应用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核内与核外基因组水平上全面地分析了杂交试验中双亲及子代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方式,为将来进一步建立石首鱼科经济养殖鱼类的遗传连锁图谱和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此外,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进行石首鱼科部分种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为石首鱼科的系统演化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技术手段和分子佐证.
其他文献
从最小的细胞直径小于2μm的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lankton)到细胞直径大于2000μm的大型浮游植物,海洋中浮游植物的体积大小跨越9个数量级。目前有两个理论试图解释制约不同物种
本文利用2002年11月在珠江口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实测资料和SeaDAS导出的离水辐射率,通过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反复比较优化,建立了反演珠江口海域叶绿素浓度的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