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nO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激子束缚能大,电子亲和势低、热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高且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因此是优异的场发射阴极材料之一。ZnO具有极其丰富的形貌,将不同形貌的ZnO进行复合,可以改善单一结构ZnO在场发射显示中的局限性。因此,对ZnO复合纳米结构的生长及其场发射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四针状ZnO,并研究H2O2前处理Zn粉对其生长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H2O2体积浓度为0.5%时所制备样品的ZnO晶须长度适中且场发射性能最好,开启场强为4.60 V·μm-1,场增强因子为3243。再采用CVD法在四针状ZnO表面生长ZnO纳米线,制备得到四针状/纳米线ZnO的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二次生长时间和O2通量对ZnO复合纳米结构形貌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生长时间为20 min,O2通量为20 sccm时制备的样品场发射性能最好,开启场强为3.37 V·μm-1,场增强因子为3790。其次,同样采用两步CVD法制备Sn掺杂四针状/纳米线ZnO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不同Sn掺杂量对复合纳米结构形貌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蒸发源中Zn:Sn=1:0.5时,所制备的四针状/纳米线ZnO具有最好的场发射性能,其开启场强为2.61 V·μm-1,场增强因子为6940。相比于没有掺杂的复合纳米结构,一定量的Sn掺杂使其场发射性能得到改善。最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脊状ZnO和纳米棒ZnO,再采用CVD法分别在这两种结构的ZnO表面制备ZnO纳米线,得到脊状/纳米线ZnO、纳米棒/纳米线ZnO两种复合纳米结构。分别对制备的不同形貌ZnO复合纳米结构的场发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脊状/纳米线ZnO和纳米棒/纳米线ZnO的开启场强分别为5.57 V·μm-1和3.63 V·μm-1,场增强因子分别为1749和3814,而脊状ZnO和ZnO纳米棒的开启场强分别为6.74 V·μm-1和5.8 V·μm-1,场增强因子分别为1635和1523。对比单一结构ZnO和ZnO复合纳米结构的场发射性能发现,复合纳米结构可以提高ZnO场发射性能。总之,本文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制备得到不同形貌的ZnO复合纳米结构,并系统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纳米结构场发射性能的影响,得到场发射性能优良的ZnO复合纳米结构。研究结果可以为ZnO纳米结构在场发射器件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电连接器是电气系统中重要的元器件之一,其结构多样,种类繁多。在各行业工程系统中,电连接器都是不可或缺的。汽车上使用了成千上万种型号的连接器。每一个连接器,每一个连接
目前,稀土掺杂光学材料广泛应用在光纤通讯、彩色显示、荧光制冷、激光技术等领域,稀土材料发光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介质微球腔与双锥光纤的优点,采用微球腔-
本文从配置不同特性钢筋的混凝土梁受力过程及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裂纹发展分析出发,结合对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所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基于裂纹发展阶段结构设计思想的普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蕴藏的营销价值
风能作为蕴量巨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风力发电机是风力发电设备的关键部件,其中增速箱轴承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又属于不可替代的核心零部件,因而轴承的寿命、可靠性及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风电主机的运行寿命。我国风电增速箱轴承的制造水平和国外相比,在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润滑与密封等关键技术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在热处理工艺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渗碳热处理的碳浓
本文以单层脂质体为细胞生物膜模型,以单层脂质体-水分配体系模拟六种中药的提取液、仿生消化食糜中金属配合物在人体中分配、吸收的情况,以单层脂质体结合态、水溶态界定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6.1-2016.12.1期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2组:
纳米Ti02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化学稳定性、高效、无毒、成本低等优点,在太阳能的储存与利用以及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
背景和目的碘是维持甲状腺上皮细胞完整和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元素。甲状腺主要通过表达在滤泡细胞基底膜上的钠碘转运体蛋白(NIS)对碘进行吸收和浓聚。碘对乳腺癌的作用一
黄土广泛的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地区,是具有层状分布特征以及强烈各向异性的特殊类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工程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岩土工程在地层界面发生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关于黄土地层各向异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对于探究黄土地层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延安地区含界面天然黄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水力学以及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宏观力学指标与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