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4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寻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特点,寻找中医证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找到中医证候变化与现代临床指标的切入点,为现代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从而完善中医的诊疗体系,提高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疗效,使现代中医走向国际化。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两部分研究(1)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纳入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149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统一进行辨证分型,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分析归纳本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对影响中医证候变化因素进行分析;(2)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在上述149例患者中选取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案规律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根据其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41例)和无效组(15例),并分别对其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的临床资料统一进行辨证分型,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分析归纳本病中医证候演变特点,及探讨中医证候变化与相关检验指标之间的规律。  结果:(1)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149例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证135例(90.6%),单纯虚证为14例(9.4%),无单纯实证;中医证候本虚证分布特点:脾肾气虚证为109例(73.2%),脾肾阳虚证为18例(12.1%),气阴两虚证为9例(6.0%),肝肾阴虚证为9例(6.0%),肺肾气虚证为4例(4.7%);中医证候标实证分布特点:水湿证为37例(24.8%),血瘀证为20例(13.4%),湿热证为7例(4.7%),湿浊证为6例(4.0%),血瘀兼水湿证为36例(24.2%),血瘀兼湿热为19例(12.8%),血瘀兼湿浊为10例(6.7%),无明显标证为14例(9.4%);性别、病程长短、体重指数、病理分期特点与本病中医证候之间不存在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临床特点与本病中医证候标实证具有关联性(P<0.05)。(2)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效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本虚证和中医证候标实证均具有明显的演变规律(P<0.01),无效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无明显的演变规律(P>0.05);有效组中医证候演变特点与其临床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特点具有明显的关联性(P<0.01)。  结论:(1)IMN中医基本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易夹杂水湿、湿热、瘀血病理证候,且血瘀易兼杂其他病理特点;(2)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改变因素主要有年龄、临床特点;(3)对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敏感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着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足量→减量→小剂量维持,其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脾肾气虚证兼杂水湿、血瘀→气阴两虚证兼杂湿热、血瘀→气阴两虚证或肝肾阴虚证兼杂湿热、血瘀→气阴两虚证或肝肾阴虚证或脾肾气虚证兼杂血瘀、湿热(湿热减少趋势);(4)对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抵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上述规律不明显;(5)对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敏感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其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与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存在一定关联性。
其他文献
农村承包土地互换关系延续多年,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互换纠纷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上升,如不能有效化解,必将制约农村土地的合法有序流转、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
目的:通过人工复制流感家兔动物模型,探讨甲流感Ⅰ号方对流感家兔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4)的影响,从而阐明其治疗流感的作用机理,为甲流感Ⅰ号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流感Ⅰ号方组、奥司他韦组,每组6只,以甲型H3N1流感病毒兔肺适应株以滴鼻感染家兔建立流感模型,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记录家兔一般情况及体温变化,酶联
频发的暴力伤医事件已给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探究事件发生的本因性因素,对于切实制定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医患纠纷领域,核心问题主要是患方对诊疗行为的高期待与
检察工作既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确保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检察机关必须始终遵循的政治立场和牢牢把握的政治方
多重复杂的民族事务工作虽然不是城市的重点工作,但是处理不得当会直接影响城市的中心工作.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城市少数民族发展困境以及民族事务治理瓶颈,民族事务治理部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地方立法权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法学研究对象.然而从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