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与转换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徘徊在中西文化带来的冲突并寻找着突破的艺术家中,常玉不是一个改革者,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结合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去表达的艺术家。常玉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与转换与整个时代、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紧密相关,但他的艺术选择与生活态度又似乎是脱离整个时代之外的。从复杂的时代背景中抽离出常玉的艺术思想转变,得以发现他是早期留法艺术家矛盾心理的鲜明化身,进取和隐退的中国文人心态在他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出于对常玉这种矛盾心理和与众不同的艺术经历以及他独特绘画风格成因的兴趣,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常玉艺术思想的探讨。以常玉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探索,到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最后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解读常玉的艺术经历和他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进入他的心灵世界,窥探他的艺术思想,挖掘独立自我精神的价值指向。文章分别就常玉艺术思想在形成、历程、观念三个层面展开讨论。首先分析常玉早期艺术思想的形成,中西两种文化的体验感受是促使他走向传统与现代融合道路的基础。其次从常玉在历史转型期间做出的艺术选择出发,探索其融合与转换的思想脉络,得出他的中西融合是“不刻意”意识下产生的结果,是由他复杂的文人性格、艺术敏感度和生活经历等各种原因综合而成,凸显了他艺术思想的特殊性。进一步分析常玉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所对应的心路历程转变,找出他对生活多层次的感受在艺术实践中的融入,反观他的艺术态度和人生哲学所造就的独特艺术思想。通过论述常玉艺术思想的历程,借由他融合与转换背后呈现出无法割裂的传统文化基因,试图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他艺术思想的重要构建作用,进而探讨“我不欺骗”的艺术态度结合传统文人的生存哲学所把握到的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部分,是他得以完成融合与转换的关键所在。作为20世纪初身处法国巴黎的一名中国艺术家,常玉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观念背后传递出的是一个艺术家对自我信念的坚持,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客观看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对常玉的艺术思想进行阐述,认识到他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与转换,是建立在对艺术真实的追求、保持思想的独立、艺术理想的坚持和信守之上,与他独立自由的精神探索共同构成了“无所为而为”的证据。常玉的艺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主流,今天来看仍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发展规律和价值指向。当代对常玉在艺术史重要地位的重新界定,他在艺术探索中对独立自我精神的坚持,可作为可我们探讨常玉艺术思想具有启示性意义的一种参照。
其他文献
创新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进步源泉,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当今社会,仅仅关注企业层面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区域层面的创
赤霉菌(Gibberella intermedia WX12)糖苷酶能将黄姜薯蓣皂苷转化为薯蓣皂苷元。先后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G.intermedia WX12发酵产糖苷酶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工艺进行了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统帅,是很有道理的。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针对抽油杆拉伸检验过程中存在手动控制劳动强度大、废品率高、单片机控制存储容量小、不便于历史数据查阅等问题,构建了一套以Simens S7-200 PLC为核心、基于组态王6.53的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