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中国农业经营制度转型这一宏观背景,运用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通过对武汉市洪山乡这样一个典型的“城中之乡”的实地调查,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农村社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进行系统考察,以寻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的创新,再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的一般状况。调查发现,洪山乡农村社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处于初发阶段,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专业市场带动型成为最主要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发展不足,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十分缺乏。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结方式十分松散,紧密型联结只占较小比例,各组织主体带动功能普遍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主体地位十分模糊。 其次,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缺陷。分析认为,农户在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农户家庭法人地位不明确。产业化经营组织主体与农户的组织联结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合理的约束机制。产业化经营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的带动,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为农户提供的公共服务十分有限,同时却对龙头企业的公益性目标寄予了过高的期望。 再次,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创新的主要途径。研究认为,组织机制创新的关键是确立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中心地位,为农户寻找组织化的“代理人”,大力发展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功能,及时转变政府部门和村委会角色,重新构建以农户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最后,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探讨了组织机制创新对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并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