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项工作报告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于我国农树地区占了国土面积的大部分,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必须要先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然而,目前多数地区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不够,盲目效仿城市建设,使许多需要生态化建设的道路、河岸、沟渠被过度硬化,具有涵养功能的坑塘被大量填埋或者硬化,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受严重破坏,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同时还破坏了树落原有风水格局、历史古迹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使农树居民点千篇一律,缺乏当地文化特色,降低了乡村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美学价值。在此背景下,以景观生态理论为指导,建立一套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农树土地整治策略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已经成为当前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对湖北省典型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调查的纂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等为理论依据,运用Fragstats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美丽乡村评价,针对目前农村以及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策略,研究如下:(1)总结分析了湖北省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概况以及湖北省美丽乡村的概貌,对乡村景观进行了分类;深入调查了湖北省典型地区的典型土地整治项目,并且详细分析了湖北省有代表性的三个村落自身的优势、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湖北省美丽乡村目前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2)构建了“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层: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七个因素层:生产性、便捷性、居住环境、景观指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性。在对指标层数据标准化处理后,选用层次分析法对桃源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为了检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引用了已有的关于乡村景观功能评价中的指标体系的成果对其进行二次评价,两次评价的结果都显示其等级为良好。最后分析了桃源村各指标得分高低的原因。(3)提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的策略。总结了典型地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经验,针对农用地景观、河道湖泊、道路景观、林地景观、园地景观、农村居民点景观、古村落保护提出了生态景观型整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