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从吉林省不同地区采集野生和栽培的五味子植株,并在其根、茎和叶中分离到302株内生细菌。经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出对五味子茎基腐病菌等10种病原菌有强拮抗活性的菌株:JYg07和CYg11。对JYg07和CYg11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五味子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分离,结果表明,五味子植株中存在大量内生细菌。不同产地五味子内生细菌数量不同,其中:集安野生种数量最多,为4.70×104cfu/gfw;其次为长白野生种,3.96×104 cfu/gfw;栽培品种相对较少,分别为:长白3.47×104cfu/gfw、集安2.66×104cfu/gfw、左家2.46×104cfu/gfw。同一产地五味子的不同器官内生细菌数量也不同,总体呈根>茎>叶的趋势。2、以10种植物病原真菌为目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获得的30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出77株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这些菌株都对一种以上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抑菌谱较宽。从不同采集地点来看,栽培五味子样品中拮抗菌数量为长白>集安>左家,野生五味子样品中拮抗菌数量为集安>长白。从不同器官看,根中的拮抗菌数量最多,其次是茎,叶中拮抗菌数最少,差异显著。3、根据抑菌程度,挑选出12株对一种或几种供试病原菌有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利用生长速率法进一步测定这12株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12株菌的发酵液对不同的供试病原菌都存在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只是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综合研究结果,认为JYg07、CYg11在抗菌广谱性和抑菌作用上是比较优秀的五味子内生拮抗菌。4、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三个方面,对优秀内生拮抗菌JYg07、CYg11进行鉴定,JYg07、CYg11菌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再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确定JYg07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CYg11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5、利用抗生素标记法获得JYg07、CYg11菌株的抗链霉素和利福平的双抗突变体菌株,并检测了其在五味子植株内的定殖情况。JYg07、CYg11菌株能够在五味子体内稳定的定殖并传导,并且在根中的定殖能力要高于茎和叶。高浓度接种培养液、灌根接种的方式可以保证JYg07和CYg11在五味子植株中最佳定殖状态,为有效防治病害奠定了基础。6、通过灌根的方式比较了JYg07和CYg11菌株培养液、菌悬液、发酵滤液对五味子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JYg07和CYg11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培养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为91.5%和93.4%。温室防病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液的防治效果最佳,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有较大提高,到第15d时的防效达到了89.00%、87.73%。不同浓度的菌株培养液、病原菌接种的间隔时间对防治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稀释倍数越高,防治效果越低;接种间隔时间在72 h,防效最高。田间防治效果与温室内防效差别较大,CYg11和JYg07菌株培养液的平均防效仅为38.61%和28.47%。7、CYg11和JYg07菌株对五味子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其中CYg11对五味子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分别使五味子的株高、茎粗、根长增长了18.4%、51.6%、20.1%。JYg07使五味子的株高、茎粗、根长增长了15.6%、35.4%、6.7%。此外,CYg11和JYg07菌株对番茄和辣椒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促进株高、茎粗和根长的增长。8、利用多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CYg11获得最佳菌体生长量和抑菌率的营养物质为淀粉、蛋白胨、0.5%NaCl。以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营养条件下,菌体生长量OD600值最大达1.94,抑菌率最高为84.2%。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起始pH7.0,3%接种量,50mL/250mL装液量,培养的温度30℃,转速150 r/min,最佳菌龄在32~7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