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金融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调节分配各种社会资源。金融与产业发展关系紧密,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贯穿于整个经济系统。通过其产品和服务调节各产业经济资源,因此金融业发展水平关系到社会资本分配效率,也反映了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在经济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制造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的行列。在国际地位中,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大多集中于低中技术行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制造业中少数高新技术行业逐渐凸显优势,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在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金融业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尤其是促进制造业升级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1997、2002、2007、2012年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从金融业角度测算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联系。分别从前向和后向关联研究,着重利用前向关联分析金融业资金流向,研究金融业对各部门的资金分配。再从制造业角度出发,研究制造业单位产出金融投入量,然后分析金融业对各行业的带动效应。最后模拟制造业金融投入增加以及高技术行业金融投入增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金融业对各部门的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对各部门的总带动效应有何变化?对制造业资金流向变化以及有何效应?尤其对高技术产业的资金分配以及有何影响?结合实证研究,分析我国金融业资金分配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影响。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通过研究金融业的波及影响程度,发现其影响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从金融业角度分析,其与各部门的关联范围广泛,金融业资金通过直接方式主要流向本行业、化学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建筑业等部门。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主要流向建筑业、化学工业、本行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制造业得到的资金投入不足。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发现制造业单位总产值中金融投入的占比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行业单位总产值中金融占比较高。模拟增加制造业的金融投入,对国民经济的总效应影响显著,增加制造业中高技术行业的金融投入,所带来的影响几乎一致。目前金融投入产业结构不合理,流向制造业资金不足。在全球价值链中,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分工地位提出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金融资源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