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再生水中所含的微量污染物,在回用过程中是否会存在的潜在生态安全问题,从毒理学的角度进行考察试验,为再生水的广泛使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本试验首先对某市A、B二个再生水厂出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中含有未被降解的多环芳烃萘、芴、菲。结合当今国内外研究进展,三者中芴的生物毒性研究较少,因此选用芴作为受试污染物,斑马鱼及其胚胎为试验受体。进行如下实验(1)芴对斑马鱼成鱼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2)芴在斑马鱼成鱼体内的富集情况;(3)芴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并对其毒性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芴属于高毒物质,其对成体斑马鱼96h的LC50为3.66mg/L,安全浓度为1.11mg/L。结合鱼类所表现出的症状与芴的分子结构,初步判断芴的毒性机理属于非极性麻痹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芴会严重影响斑马鱼抗氧化酶系统,主要表现为斑马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激活升高后抑制降低的趋势。SOD的活性激活峰随染毒溶液浓度减小而先后出现在染毒后的12h至24h。CAT的敏感性比SOD差,其活性激活峰出现时间滞后于SOD活性激活峰,滞后时间随染毒溶液浓度减小而增大。富集试验表明,芴会在斑马鱼体内富集。试验中的生物富集系数与试验浓度相关,富集系数随染毒溶液浓度降低而增高,最大富集系数为58.0。这表明芴较易于生物体内富集,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胚胎试验表明,斑马鱼胚胎相较于成体斑马鱼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其对胚胎与成体48h LC50分别为6.01mg/L,4.073mg/L。芴对斑马鱼胚胎的主要毒性作用时间为受精后的前10小时,主要作用器官为心脏组织器官,最敏感毒性症状表现为斑马鱼胚胎心率被显著抑制。各项敏感性指标依次为心率异常>心包囊肿>24h无主动运动>卵黄囊肿>发育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