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头钉位置判断的数学模型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安置术治疗的数学模型,研究个体化钉头位置、不同颈干角髓内钉选择的理论依据以降低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率;  方法:分为数据提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两部分。  1、数据提取:(1)以粗隆间骨折病人术中复位后患侧股骨近端 X线正位片为资源;(2)利用PHOTESHOP对于X线正位片进行降噪、灰度处理;(3)利用Matlab建立坐标系,并抽象出像素点;(4)利用SPSS将坐标系中的点行线性回归,得到两条主要的回归直线,即初级压力骨小梁线(压力线)与初级张力骨小梁线(张力线)。  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利用力学分解的方法,根据张力线与压力线计算头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1)稳定型粗隆间骨折;(2)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不同颈干角头钉;  通过比较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得到不同骨折类型头钉安置的最佳位置及不同颈干角髓内钉的最佳选择;  结果:  1、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较小时,中-中位最佳;  2、不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足够小时,中-中位最佳;在尖顶距较大时,最大静摩擦力:中-下位最佳  3、(1)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足够小的情况下,125°PFNA最佳;(2)不稳定型骨折:在尖顶距足够小的情况下,选用130°PFNA最佳;  结论:本模型可模拟粗隆间骨折的真实力学环境,并为粗隆间骨折个体化髓内钉选择及头钉安放位置判断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β3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其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相关性,并观察β1、β2受体自身抗体及L型钙通道自身抗体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