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在食管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中,对于食管疾病,常常需要食管替代术治疗。由于食管本身的特殊节段性供血,食管的断端间无法进行直接吻合,必须选择合适的替代物,以重建消化道的连续性。目前常用于食管重建的替代物多种多样,主要有:一,自体组织(1)自体管腔组织:胃、空肠、结肠。(2)自体非管腔组织:各种皮瓣和肌肉瓣。二,人工食管。迄今为止,食管切除和重建术尚未定型,术式较多,手术方法仍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中。 自体组织重建食管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次实验所探索的是一种新的食管替代物——自体肺组织瓣,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其可行性、优缺点以及替代后的病理学改变,以期获得一种全新的简便、安全、损伤小而又符合生理的食管替代物。并通过病理学观察,为这种新术式的完善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杂种犬,犬龄1—2岁,体重10—20kg,由本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常用试剂及药品由本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3 器材:手术台、麻醉机、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器械、自扩性记忆合金金属支架、显微镜、透射电镜等。 2.方法: 2.1 手术方法:术晨禁食水、硫贲妥钠30mg/kg,腹腔注射,气管插管,接麻醉机,先行胃造瘘术,经右侧第五肋间进胸,选择适当的肺组织制成带蒂肺组织瓣后在食管中部制成前侧壁约长4cm、环1尤J0周径大小食管缺损后,单纯替代或用肺组织瓣内村自扩性金属网架进行替代。两组间除是否放置支架外,其余手术方法一致。术后胀肺、置胸引、关胸\静脉抗炎、支持治疗。术后7天进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切口定时拆线,观察犬的一般状态、进食情况、进食量、体重。 2.2 术后观察:术后两周、一个月、两个月通过胃镜检查,定期钡餐、透视。2周A周在周在周* 周上 周定期处死实验犬后吻合口及肺组织照相,行光镜及电镜检查。 病理切片制作:将标本用 10%Formalin固定后,取材,用 75-100%AICOhol梯度脱水,经二甲苯透明处理后用石蜡包埋,切片后,用伊红、苏木精染色。 电镜切片制作:取材后,戊二醛前固定,缓冲液漂洗,饿酸后固定,酒精及丙酮梯度脱水,再用包埋剂浸透,温箱聚合,最后修块及超薄切片。 结 果 术后2周:两组均可见食管断端与肺组织瓣交界处呈纤维性愈合,已有食管上皮延肺组织瓣表面从四边向缺损中心生长。术后8一 周:无支架组缺损处均已被新生上皮覆盖。支架组,可见网架边缘癫痕组织增生,吻合口已被新生上皮覆盖,但缺损处中央肺表面均有深浅不一的溃疡,伴暗红色糜烂。在溃疡边缘炎症较重的局部有细胞爬行中断现象,即使有细胞爬行新生细胞层数也较薄1-2层。术后12周:支架组在溃疡边缘炎症较重的局部仍有细胞爬行中断现象,溃疡向肺组织深部发展,有的已与肺组织瓣内小支气管相连。两组均可见肺组织瓣内肺基本结构消失,肺泡细胞变性肿大但坏死少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成纤维细胞活跃。本实验两组均未发现食管肌肉和腺体的再生。 ·2· 讨 论 *作为食管缺损处上皮粘膜爬行基础的肺组织瓣无一例缺血坏死。肺组织瓣肺泡基本结构消失,但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增加了肺组织瓣抵抗张力及抗感染能力。食管边缘与肺组织瓣愈合良好。一周后,即可见食管边缘与肺组织瓣完全愈合,二者通过纤维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其表面两周后即可观察到食管粘膜爬行。充分证明了肺组织瓣与食管壁相容性好,令人满意地完成了保持食管腔完整性及支持食管粘膜爬行的任务。 2、单独替代组中无明显狭窄的发生可能与食管缺损较小、损伤较少、炎症反应轻、食管粘膜爬行较快并很快覆盖肺组织瓣表面有关。而在支架组发生慢性溃疡的标本中发现溃疡表面无粘膜覆盖,局部炎症较重,阻碍了食管粘膜的爬行。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食管粘膜细胞向缺损处肺组织表面的爬行是从吻合口处向中央处爬行。先是一层基底细胞覆盖到肺组织瓣表面的肉芽组织或纤维渗出层上,而后这层基底细胞向腔内增生、分化,越靠近吻合处的新生粘膜,细胞层数越多、分化越高,与正常食管粘膜越相似。严重的局部炎症不仅阻碍了食管粘膜的爬行,也阻碍了基底细胞的增生、分化。检查结果显示炎症越重,其表面的新生粘膜层数越少。支架组3个月以上的存活犬可见支架边缘癫痕过度增生及肺组织瓣表面较深的溃疡。上皮覆盖可以对替代物提供保护、减少外界刺激、从而抑制纤维增生,防止援痕形成。所以我们认为是由于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阻碍了替代物表面食管腔内再上皮化的发生,从而导致明显的短痕形成。而极痕的过度增生及收缩是食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长段食管的替代中。光镜及电镜显示吻合口处由于早期有新爬行的上皮覆盖,纤维层较薄或完全被吸收也支持这一观点。 3、术后短期内光镜显示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