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中铁释放规律及水质稳定性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水管网中的管垢特性和铁释放规律研究,对于维护水质稳定、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际管网系统中采集了大量管垢样品和管道材料,开展了多种实验来探讨管垢层与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采用多种材料化学测试方法,分析管垢的形成过程和物理化学特性;搭建了小试管段实验系统,研究管道材料、水源切换、水流条件对铁释放和水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瓶式实验分析镀锌层的腐蚀和重金属释放情况。本研究旨在为供水管网中的水质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管道材料、水源水质和水流条件会显著影响管垢的形成过程和管垢特性。运用Q型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元素组分在管垢层中的累积过程,结果显示:管道材料对Fe、Zn、Ca的累积分布具有显著影响;Si、Al、S主要来自于水体组分中;而水流条件是影响O、C、Ca的主要因素。多元统计方法有助于复杂条件下的影响因子分析,可运用到相关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中。管网受到停水维修、水源切换等干扰后,水质稳定性呈现:镀锌铁管>无内衬铸铁管>拼接管。在管网的弯头、连接点等结构突变处,材料的多样性和水流条件的复杂性会导致管垢特性不均匀,当运行条件改变时,这些地方容易向水体释放铁等污染物,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在镀锌层的保护下,镀锌铁管中水质稳定性良好,但容易产生Zn的释放问题;而且随着镀锌层的腐蚀和老化,Pb和Cd等重金属会在管垢层中累积和富集,富集作用在高温条件(36℃)下尤其显著。管网运行时,管垢层中累积的重金属物质容易释放到水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供水管网中,铁主要以三价铁、颗粒态的形式释放,释放过程伴随着溶解氧的消耗、水体浊度色度的升高,是“红水现象”的主要成因。氯化物、硫酸盐会促进铁的释放,而碱度的升高可以有效抑制铁释放和“红水现象”的发生。溶解氧浓度的升高有助于维持管垢的完整性,降低铁的释放,减小“红水现象”发生的风险。
其他文献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以解除囚禁的夸克和胶子作为基本组分的新物质形态。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在实验室中产生这种新物态的最可能方式。而奇异粒子产生是研究重离子碰撞反应动力学过程的最有效的实验探针之一。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 RHIC第一期能量扫描实验中的(?)=14.5 GeV金核-金核碰撞中的KS0,Λ和Ξ在中心快度区(|y|<0.5)的产生,测量了各粒子的核修正因子(RCP)。通过与能量扫描实验中其它能
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的研究对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与稳定燃烧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球形火焰,进行了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与不稳定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层流火焰速度测量精确度并探究其对火焰化学的敏感性;揭示火焰锋面不稳定与火焰加速全局振荡的物理控制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火焰传播与不稳定性特性指明方向。首先,采用氢气/空气和丙烷/空气火焰,研究了降低层流火焰速度测量中外推模型不确定度的方法。结果
发展一个具有宽范围预测能力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是预测燃料燃烧特性、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而小分子核心机理是实际燃料燃烧机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核心机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宽温度和压力范围动力学参数的需求,本工作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核心机理C4组分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对丁烯自由基异构体的势能面进行了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并运用动力学方法计算了速率常数。之后将计算结果用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细菌的可培养性和活性的概念逐渐分离,紫外线消毒能够通过造成DNA损伤而有效地降低细菌的可培养性,但传统上认为其对细菌的活性直接影响有限。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紫外线消毒技术,本研究分别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代表菌种,基于可培养性和活性研究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建立了同时保证活性实验和紫外线辐照实验质量的实验技术体系,设计测量活性指标变化的方法以期能够准确体
涡轮增压是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增加其功率密度的主要技术措施,其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增压比。压比提高后气体高温升带来的压气机可靠性和高耗功,是发展高增压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论文围绕内燃机高压比增压系统,对压气机和增压换热器开展热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科学价值。论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在机匣、扩压器、背盘等不同部位冷却对压气机性能和叶轮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k W冷却功率下,在机匣处冷却
随着地下结构的建设发展,其动力反应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土的刚度非线性、循环荷载下的滞回特性及可能发生的液化等都对土-地下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本构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离心机试验等手段,综合研究了砂土的非线性等力学特性以及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反应。首先,考察不同的超弹性模型对土体刚度特征的描述能力,选取出符合土体力学特性的模型,并研究其正剪耦合特性,包括最大剪切应力比以及侧压力系
土体中的裂缝从产生到发展成宏观非连续面甚至完整破坏面的过程可称为土体裂缝的演化过程。准确模拟土体裂缝演化过程有助于对土体破坏进行深入理解和合理描述;对土工结构物的安全评价、危险土体的加固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对该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的局限性,仍有很多难点尚未解决。扩展有限元法(e 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
山区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及环境因素复杂。山区机场高填方工程所用堆石料往往就地取材,力学性质参差不齐。如何可靠预测和控制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特别是差异沉降,是山区机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还因为对山区填料进行室内试验时往往由于仪器尺寸限制不得不进行缩尺,而使问题的难度剧增。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模拟,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堆石料工后长期变形特性,重点讨论颗粒形状对堆石料短期和长期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堆石料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而给排水管道的漏损使我国宝贵的水资源发生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管道工程中接头破坏十分严重以及目前混凝土管道设计规范中对管道纵向配筋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离心机试验、数值模拟、理论推导等手段对大直径承插口钢筋混凝土埋管在地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纵向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依托离心机试验,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对承插接头的变形特点、
剪力墙的力学性能对高层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然而,已有数值模型无法精确刻画剪力墙结构在复杂荷载条件下裂缝开展的细观规律和破坏机理,因此无法正确预测剪力墙结构的性能退化规律和破坏模式。为此,论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开展了递次研究,开发了考虑纵筋滑移、剪切软化、捏拢效应和滑移破坏的剪力墙结构精准数值模型,结合断裂力学理论提出了裂缝间距预测方法,明晰了剪力墙拉-压-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