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净化的热门技术,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填料或者植物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影响,而忽略了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在填料、植物、湿地植物凋落物均存在的情况下,对废水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研究较少。本文以黔西南汞铊矿废弃物(废渣和废石)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不同粒径汞铊矿废弃物中重金属等特征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净化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的人工湿地系统,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净化的热门技术,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填料或者植物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影响,而忽略了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在填料、植物、湿地植物凋落物均存在的情况下,对废水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研究较少。本文以黔西南汞铊矿废弃物(废渣和废石)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不同粒径汞铊矿废弃物中重金属等特征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净化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的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模拟小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实验,研究其对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实验模拟三组小型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系统A:第一级(碳酸盐岩+铁铝氧化物+湿地植物凋落物+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第二级(碳酸盐岩+铁铝氧化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 C.Presl))+第三级(硅酸盐岩+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人工湿地系统B:第一级(碳酸盐岩+湿地植物凋落物+水葱)+第二级(碳酸盐岩+铁铝氧化物+香蒲)+第三级(硅酸盐岩+美人蕉);人工湿地系统C:第一级(碳酸盐岩+铁铝氧化物+湿地植物凋落物+水葱)+第二级(碳酸盐岩+铁铝氧化物+香蒲)+第三级(硅酸盐岩+美人蕉);分析所建人工湿地对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中Hg、As、Sb和Tl等污染物处理效果,及其重金属在人工湿地系统内的沿程变化规律。归纳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汞铊矿废弃物干湿交替条件下淋溶实验结果表明,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为重金属含量高的废水,干湿交替促进了污染物的释放,汞铊矿废弃物污染物释放特征为废石淋出液p H为1.5~4.9,废渣初次淋出液p H为4~5,后逐渐稳定在7~8左右;废弃物中Hg、As、Sb和Tl的释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初次淋出时重金属浓度较大,之后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淋出平衡。(2)人工湿地系统对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中的污染物的去除差异性较大,Fe、Hg和Sb进水浓度分别为536.58 mg/L、5.85、3.65μg/L,处理后尾水均未检出;As和Tl进水分别为243.57和205.62μ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12%和87.68%,SO42-的进水为3919.36 mg/L,人工湿地系统对SO42-的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63.81%,其中B处理组对各重金属和SO42-去除率高于其余两组;水体对填料的冲刷和湿地植物凋落物的腐解使水中TOC浓度基本不能去除;水体中CODCr在前期进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后期进水去除率逐渐增加。人工湿地系统可通过降低相关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从而综合降低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对发光细菌的生物毒性。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水体中含有类腐殖酸荧光峰。(3)人工湿地系统A、B、C三个处理组中植物各重金属富集含量分配表现为,Fe、Hg和As:B>A>C;Sb,C>A>B;Tl,C>B>A。重金属Fe、Hg、As、Sb和Tl在水葱、香蒲和美人蕉中含量分布表现分别为:地下>地上;根>茎>叶;根>叶>茎。植物各组分在参与重金属处理前后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峰形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重金属并未破坏植物器官本身的结构。(4)对比添加碳酸盐岩和铁铝氧化物前后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出峰位置发现,其出峰位置基本相同,说明没有新的化学键产生。对比稻草添加前后部分吸收峰强度降低且吸收峰1426 cm-1,1319 cm-1消失,说明稻草中多糖、碳水化合物等发生水解。(5)人工湿地系统中沉积物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各异,Fe、Hg和As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Sb主要以可氧化态为主,Tl主要以活性较高的酸溶态为主。重金属在湿地中的截留量不同,Fe、Sb与Tl在三组人工湿地系统A、B、C中沉积物变换为A>B>C,Hg和As变换为B>A>C。(6)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手段对人工湿地系统A、B、C处理组中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可以看出,样本细菌群落的丰度、均匀度、所含OTU数目及多样性指数都表现为:A>C>B。相似度和差异性分析表现为:A、B、C的OTU数分别为678、426和470,三组共有OTU数为174。经测序三组人工湿地系统的优势菌门都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综上所述:通过模拟的三组人工湿地系统小试实验对汞铊矿废弃物淋出液中相关污染物去除,发现人工湿地系统B:第一级(碳酸盐岩+湿地植物凋落物+水葱)+第二级(碳酸盐岩+铁铝氧化物+香蒲)+第三级(硅酸盐岩+美人蕉)对此种类型的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为改善生物炭吸附剂对锑的吸附性能,采用铁、锰对水稻秸秆生物炭(BC)进行改性得到Mn-BC和Fe-Mn-BC,用于对水中Sb(Ⅲ)和Sb(Ⅴ)的静态及动态吸附实验。首先确定静态吸附实验最佳投加量和p H值,在此基础上开展等温吸附、动力学吸附及体系共存阴离子影响实验,同时探究Mn-BC和Fe-Mn-BC的再生吸附能力,接着考察三者对不同浓度、流速的锑溶液的动态吸附实验,最后用SEM、BET、FT-I
近年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直梯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直梯的需求量正逐年稳步上升。国内外目前的安装工艺已不再满足人们对直梯安装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若以装配机器人代替人工来完成直梯零部件的安装,不仅可以保证安装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本文基于现有的直梯导轨零部件,选取小机房后对重乘用直梯为探究对象,尝试设计一种直梯导轨的辅助安装技术方案。本文的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民众对机动车的需求快速提升,从而导致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加重。而贵阳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可能是导致环境空气中臭氧出现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贵阳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研究,以及排放清单的建立不仅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提供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政策。首先,针对贵阳市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研究,
煤矿副产物煤矸石具有结构性差、养分含量少、Fe、Mn等重金属含量过高、浸出液氧化性强、酸度高等特性,以致其堆放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堆放时间过久还会使其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迁移造成诸多环境问题。菌渣作为食用菌种植后的废弃原料,富含许多有机营养物质,其限氧裂解产生的炭化物结构上类似于生物炭,是利用价值极高的固体废物。本研究尝试将菌渣及其炭化物作为改良基质,以增强煤矸石-土壤基质保水性能、为其提供养分以致
税收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随着税收征收行为和纳税行为的日趋精细化,税收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改革。税收滞纳金是世界各国税收法律体系中一项很重要的制度,该制度对于约束纳税人行为具有很大意义。但由于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尤其是税法体系中,未对税收滞纳金的性质进行明确的定义,所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税收实践中都存在着争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在不断降低的同时我国税收滞纳金的
锰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电子、航天、农业等重要工业领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工业原料及战略资源。电解锰企业生产锰产品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大量电解锰渣的堆弃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次研究选取松桃县的电解锰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电解锰渣基本理化性质及浸出毒性的基础上,确定了特征污染物,提出了采用水洗和热解的方法无害化电解锰渣,用电解锰渣-水泥、电解锰渣-电石渣、电解锰渣-电石渣-赤泥、电
高校卓越科研计划是各国(政府、高等教育机构或第三方社会组织)为提高本国(本机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提升科研竞争力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评价、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一方面,这是一种研究资助的新模式,致力于以拨款资助的形式奖励卓越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高校卓越科研计划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立卓越科研基地的形式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目
为了探究贵州典型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中As的污染特征与环境风险。本研究主要采集了贵州安顺电厂周边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As含量与形态,分析其污染水平与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集了电厂用煤、周边植物与大气降尘等样品,测定样品中As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最后针对该电厂周边土壤环境中As污染作出环境污染评价以及健康风险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煤与粉煤灰中As的含量均值分别为8.86 mg/kg
为探讨城市山体公园游憩空间效能与服务设施作用机制,以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内城市山体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空间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体公园游憩空间展开研究,以揭示山体公园游憩空间分布特征,系统全面地评价市民游憩活动效果、现有公园空间体系及游憩服务设施的构成合理性。结合配套服务设施的满意度调查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游憩空间效能与服务设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两者的联结关系。研究
色彩能给人直观的心理感受,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城市绿化方面,色彩丰富的色叶植物景观是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色叶植物中色彩变化较稳定的常色叶园林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叶片扫描和计算机matlab软件聚类获取色彩量化数值,总结常色叶植物叶色构成及色彩属性特征并绘制色彩色系色谱,初步构建常色叶色彩数据库,探究常色叶植物在色彩配置中色彩属性的应用。同时利用美景度评价法对常色叶植物单体进行评价,从色彩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