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模块化氟盐冷却高温堆的物理设计与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123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盐冷却高温堆是结合了多种反应堆优势提出的一种第四代反应堆,其技术特点为:使用包覆燃料颗粒作为燃料,熔融氟盐作为冷却剂,更多采用非能动安全设计,借鉴成熟的反应堆常规岛设计和能量转换系统。评估认为,氟盐冷却高温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和防核扩散性,具有很高的商业可行性。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当前反应堆发展的一大热点,因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能满足更广大用户和更灵活的用电需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通过其固有的和非能动安全特性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能,也提供了更好的前期资本承受能力,适用于热电联产和非电应用。
  结合氟盐冷却高温堆的诸多优势和模块化反应堆的技术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小型模块化棱柱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设计SM-FHR(Small Modular Fluoride salt cooled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SM-FHR使用Flibe作为反应堆的冷却剂,燃料为TRISO包覆燃料颗粒。燃料元件采用棱柱型燃料元件,反应堆功率150MWth,预期堆芯寿期2年。
  本文首先从单组件水平,分析碳/重金属比和燃料核尺寸对燃耗深度、寿期、反应性温度系数的影响,确定组件的参数。结果表明,为了保证堆芯寿期可以达到2年的预期目标,同时保证冷却剂温度系数为负,整体温度系数为负,要求碳/重金属比低于500和燃料核直径为350~750μm。SM-FHR参考堆芯选取碳/重金属比为260,燃料核直径425μm。此时,堆芯寿期可达到927天,燃耗深度为99MWd/kgU,温度系数为负。
  SM-FHR堆芯初始剩余反应性达到34000pcm,为了降低控制棒布置的复杂性,首先考虑在堆芯组件内布置可燃毒物,最大化降低堆芯寿期内反应性摆幅。对不同可燃毒物装载量、不同可燃毒物颗粒大小及不同可燃毒物空间分布下的反应性摆幅及换料周期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可燃毒物消耗规律。分析表明,在组件内燃料与可燃毒物的装载体积比为52,可燃毒物颗粒大小200μm,边缘组件内的可燃毒物装载量降低的情况下,可将剩余反应性压低到2500pcm,燃耗深度有所降低,燃耗天数降到776天,但仍能满足2年的设计预期。可燃毒物布置后堆芯各组件燃耗深度和功率峰因子都有所展平,有利于提高堆芯安全性。
  进一步采用布置控制棒方式来调节临界并控制SM-FHR的升降功率运行,并最大化降低其对堆芯物理参数的影响。控制棒布置考虑两种方案:堆芯反射层内布置与堆芯中心集中布置。研究发现,反射层内布置控制棒的反应性价值较低,不适合作为控制棒的布置方案;而中心组件交界位置布置6根控制棒可以满足各工况的反应性控制需求。
  通过CFD对1/12堆芯建模,获取了SM-FHR堆芯流场、温度场分布情况并分析了TRISO颗粒的失效概率。分析表明,堆芯燃料温度未超过运行限值;TRISO包覆燃料颗粒堆芯局部最大失效概率为6.5×10-5,平均失效概率为2.0×10-7,证明在当前设计下具有较高的安全特性;燃耗深度分布、堆芯TRISO失效概率分布等仍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主要由控制棒对轴向功率分布的影响造成。
  通过对SM-FHR建立单通道模型,分析一回路完全采用自然循环驱动的可能性。模型建立了自然循环高度与反应堆功率、冷却剂温度差、冷却剂通道尺寸和换热器压损的关系。在150MW功率下,若想建立完全自然循环的一回路,需要适当提高冷却剂的温度差和冷却剂通道直径,在保证换热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换热器的压损。可考虑将功率降到30MW,实现一回路的全自然循环,换料周期可达10年。
其他文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BEPCⅡ)是一台流强接近1安培的环形电子加速器,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其流强大小仅次于SuperKEKB。目前,BEPCⅡ在高流强对撞运行取数时,机器保护次数远高于同步运行模式,强流效应已成为限制BEPCⅡ亮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BEPCⅡ重要系统之一的超导高频系统,其束流负载效应严重,系统稳定性对束流运行至关重要。本论文针对高频系统强流效应展开研究,致力于分析并解决高频
中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中国将要建立的第一台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中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HEPS-TF)是十二五国家为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立项开展的预研工程,目标是针对高能光源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并对关键设备进行研制。作者完成了中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中高精度稳流超导磁铁电源系统的设计,同时针对时间常数大且电感随电流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特性的负载如超导3W1磁体(超导3W1磁体是
学位
本论文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BEPCⅡ)为研究背景,着眼国际上束流测量系统“卡脖子”技术,开展了数字束流位置测量(BPM)研究,自主研制了数字BPM电子学硬件板卡——数字采集板卡并开发了BEPCⅡ储存环数字BPM算法及直线数字BPM算法。目前,自主研制的数字BPM样机已成功完成了直线加速器和储存环带束运行测试;2019年暑期利用停机时间,将BEPCⅡ直线加速器使用多年的商业化模拟BPM全部
学位
2012年希格斯粒子发现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了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质子质子对撞机项目(CEPC-SPPC),用以深入研究希格斯粒子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现象。其中,SPPC项目的对撞质心能量为75TeV,并预留了升级空间(125TeV-150TeV),其对应的偏转二极磁体的场强为:12T(20T-24T)。该项目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即为高场强超导二极磁体的研制。本论文
学位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工程(HEPS-TF)是“十三五”规划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内容。HEPS-BPIX3探测器是应用在HEPS上的像素阵列探测器,它在HEPS-BPIX2探测器的基础上使用TSV工艺替代wirebonding引线键合封装完成芯片与PCB基板的键合,从而减小探测无效区域。HEPS-BPIX3样机的像素数从1M提升到1.44M,同时探测器在1.2kHz帧率
建设中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其增强器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带直流偏置的周期性(1Hz)正弦波或梯形波波形。通常,大型高能加速器电源系统的供电普遍采用专用变压器形成独立的供电系统,提高该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对整个加速器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带直流偏置的交流磁铁电源的功率因数是该电源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增强器电源在设计时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和提高网侧功率因数并减小电源产生的谐波电流。
学位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是中国针对宇宙线探测研究的新一代大型实验项目。LHAASO依靠高海拔优势,减小大气层的吸收干扰,通过多种探测技术对宇宙线开展大规模、全天候的观测,实现甚高能宇宙线谱的完整一致测量,完成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和高能粒子天体物理前沿研究的科学目标。  LHAASO实验的稳定运行需要前端电
1997年Benvenuti等人发现钛(Ti)、锆(Zr)和钒(V)三元合金组成的薄膜吸气剂可以在200℃下烘烤4小时后对真空中的气体分子具有明显的吸附效果,不久之后这种非蒸散型吸气剂(non-evaporation getter,简称NEG)薄膜在真空和加速器工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NEG薄膜在室温下即具有吸气性能,但是当其表层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有太多气体分子时,性能就会因为有效表面积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物理设计。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高能所承建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它由一台储存环、一台增强器、一台直线加速器和连接三台加速器的输运线构成。其中,直线加速器包含电子枪、聚束系统和主直线加速器。聚束系统由次谐波腔SHB1和SHB2、驻波预聚束器PB、行波聚束器BUN、一根3米长常温等梯度行波加速结构A1、22个用于横向聚束的螺线管以及束
硅光电倍增器(Silicon Multiplier,SiPM)是一种新型固态光电转换器,其工作原理是工作于盖革模式下的光电二极管阵列。与传统的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相比,SiPM不仅具有类似的高增益,高光子探测效率和出色的时间响应等优点;此外,SiPM还具有工作电压低、结构紧凑、对磁场不敏感等优势。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SiPM最初的高暗计数与高相关噪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