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泉煤矿2#煤层开采工作面CO来源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泉煤矿所开采煤层为易自燃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流常出现CO浓度偏高现象,且在割煤过程中,工作面及回风流CO浓度较平常升高。对枣泉煤矿110205、130201两个工作面的CO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查阅大量文献,认为工作面CO可能来源为煤层吸附、煤体破碎、工作面煤壁氧化及采空区CO运移四类。本文着重对前人很少涉及的前三类来源进行研究。对枣泉及其他不同煤矿的煤样进行CO吸附实验,并计算吸附热,发现枣泉煤样相对于其它煤样有着较大的CO吸附热。在一个新揭露的工作面进行了煤层钻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O浓度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较深钻孔中CO浓度随观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经分析认为该工作面煤层中存在少量CO气体,其来源是煤壁氧化后向煤层内部运移。使用红外摄影仪对110205工作面温度场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工作面最高温度为采煤机截齿与煤壁摩擦产生的高温61.5℃,基于工作面温度场分布,对该工作面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实验,得出了标准氧浓度条件下,不同温度时的CO产生率拟合公式,并初步估算了工作面煤壁CO产生速率,认为在正常通风条件下,该原因不足以对工作面CO浓度分布造成影响。对枣泉煤矿2#煤层进行取样,设计并进行了煤样破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煤体破碎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浓度的CO气体,并认为采煤机割煤过程会释放一定量的CO气体,可能会对工作面CO浓度造成影响。最后运用ANSYS 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110205工作面CO来源及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煤机割煤过程中,采煤机附近、工作面、回风流中CO浓度均有上升,但对上隅角CO浓度影响不大。与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认为研究结果准确可信,论文可为煤自燃指标性气体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铸造工艺参数不合理是铸件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金属液在铸型内充型和凝固时的变化规律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铸造数值模拟借助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发展,通过计算机准确地模
为研究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大巷中CO有毒气体侵入避难硐室的问题。开展避难硐室有毒有害气体弥散侵入实验研究,分别按0.7L/min、1.5L/min、2L/min等3组不同压风量,分别按3组
边界吕位是一个对矿山总体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经济参数.Lane的最大夙值法被誉为边界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该文以最大夙值法为基础,结合地下铁矿山实际,推导出以总现值NPV
ZrTiAlN涂层具有硬度高、抗氧化性好、耐磨性好等特点,在刀具、模具、微电子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ZrTiAlN涂层,并就制备工艺参数对涂层性
该文根据媒矿多种指标的历史数据,建立起了多变量时间序列方差分量分析预测模型 ,从数量上把握各因素对媒炭销量的影响程度,通过各种因素的预测来完成对销量的预测,作为矿井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制造业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普通数控机床逐渐被精密和超精密数控机床所代替。数控机床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