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龄期混凝土桥梁时变耦合效应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和温度效应等时变效应可导致结构开裂和影响结构长期性能,且此类作用具有随时间变化特性。国内外学者已对混凝土桥梁时变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收缩和徐变等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机理理论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同时混凝土桥梁时变效应之间相互影响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目前,对混凝土桥梁时变效应单独考虑的简化分析与桥梁工程实际不完全相符,并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桥梁时变效应及其耦合作用展开研究。本文研究目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日气温变化环境下早龄期混凝土收缩应变时变行为;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和应变随龄期演变特性;早龄期混凝土箱梁收缩、徐变与温度效应等耦合作用。通过文献回顾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指引研究工作,本文研究思想和方法以及主要成果分别为:(1)研究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各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规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混凝土收缩主要影响因素包含养护湿度、养护结束龄期和环境湿度等。混凝土徐变主要影响因素包含水泥用量、集料含量、水灰比和构件有效厚度等。(2)通过独创性的连续变温下早龄期混凝土试件收缩应变随时间变化室内试验,建立混凝土试件应变随时间和温度变化数值模型,与恒温试验对比分析,探讨在日气温连续变化影响下早龄期混凝土收缩应变时变行为。主要结论:在日气温变化的升温和降温过程中,早龄期(3d内)混凝土均数次出现量级达100×10-6的剧烈收缩。随着混凝土龄期增长和水泥水化程度提高,相同环境温湿度条件下,混凝土收缩应变减小、膨胀应变增大。(3)基于预制梁场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应变现场试验,观测箱梁水化热温度及应变数据,分析早龄期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及应变随龄期变化特性。主要结论:早龄期箱梁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大体呈现出正余弦规律,且随龄期增长混凝土内部温度趋同于环境温度。120h龄期内跨中断面混凝土内部温度整体上高于环境温度。相对于梁端断面,跨中断面较少受到环境影响。早龄期混凝土箱梁跨中断面与梁端断面底板中心均呈现压应变,而且应变值随龄期逐渐增大。(4)经影响参数和计算精度等方面综合分析,选取适宜的混凝土桥梁收缩和徐变预测模型。基于应力与应变增量关系、混凝土收缩预测B3模型及微预应力—固化徐变理论等方法和理论,建立混凝土箱梁时变效应耦合作用本构关系有限元模型子程序,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标定。以此为核心建立混凝土箱梁收缩徐变与温度效应耦合作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早龄期混凝土箱梁收缩徐变和温度耦合效应;对比B3模型与现行公路桥规模型用于早龄期混凝土箱梁时变效应耦合分析的精确性;探讨各影响因素对早龄期混凝土箱梁应变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在满足现行公路桥规要求基础上,混凝土桥梁收缩和徐变预测计算应首选B3(1995)模型和GL2000模型进一步精确分析。早龄期混凝土箱梁收缩、徐变和温度效应耦合作用应变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较为一致,而温度弹性应变计算值相差较大。基于现行公路桥规模型的早龄期混凝土箱梁时变效应耦合应变大于试验数据和B3模型耦合效应,且后两者更为接近。本文研究将理论分析与桥梁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研究结果有利于优化混凝土桥梁设计和减小设计与工程实际之间误差,有助于提高桥梁施工质量和降低桥梁运营期间养护成本,或成为他人相关研究新方向和新层面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冠脉病变情况、支架内再狭窄、合并其他疾病、术后治疗的依
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使翻译不再只是被看做成两种符号间的转换或是两种语言文本的交互,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层面上对字句和语篇的分析中解脱了出来,由一门归约性的研究转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经贸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Economic and trade
1.“十一五”全省农机化要实观“三大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联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必须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大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温,为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缓和药性的常用中药。我国大枣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栽培品种繁多,所含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