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中韩两国关系日益密切,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兴趣加深。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也体现在文化生活方面。文学作品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能够深刻体现出一定时期内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变迁。因此,阅读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圣诞歌》是崔仁勋于1963-1966年间创作的作品,小说通过对话以及主人公内心独白等方式阐述了作者对于西方文化与韩国文化的冲突、朝鲜半岛的分裂与统一等社会问题的看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韩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韩国国民的思想、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关于崔仁勋的作品《圣诞歌》的翻译实践报告。本文选取《圣诞歌》的前三个章节进行翻译实践,韩文原文38059字,译文27870字。选择《圣诞歌》翻译实践有如下原因。一方面,希望通过翻译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增进对韩国文学与韩国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弥补崔仁勋作品在国内的欠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以下翻译问题。人名的翻译,文化词汇的翻译,感叹词的翻译,俗语的翻译,对话中书面化表达的翻译,双重否定句的翻译,长定语句的翻译,复杂语法句的翻译。这些翻译问题大致可分类为词汇的翻译,对话的翻译,特殊句型的翻译。翻译实践过程中,以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例句,分析并解决这些翻译问题,积累翻译经验。最后,对翻译经验与不足之处做出总结,对日后的翻译起到借鉴作用。翻译过程中,有如下结论与经验。第一,需熟知翻译理论与方法。只有熟悉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才能在遇到各类翻译问题时,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对《圣诞歌》进行整体翻译时,考虑到文学作品的特征和翻译实践目的,选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较为恰当。在翻译文化词汇及俗语这一类包含韩国独有特点的词汇时,应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并辅以注释,以便中国读者理解。人物名称,感叹词,对话中书面化表达集中体现了《圣诞歌》原文的特征,翻译时应灵活使用意译与直译两种方法。双重否定句是作家崔仁勋经常使用的一种句型,翻译时应灵活运用省略法与重构法,传达原文精神。翻译长定语句与复杂语法句时,应采用分解法,重构法,转换法对文章结构和文章顺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第二,做好充分的翻译准备,包括相关背景知识与文献的准备,参考资料的准备,翻译计划的准备。第三,端正翻译态度,认真、积极地对待翻译,对译文进行反复修正与补充,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译文质量。第四,积极与他人沟通,乐于采纳对译文有帮助的建议。然而,文化词汇的翻译与喜剧效果的翻译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以后应进—步进行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