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t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狱人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特殊在于他们的经历和身份不同于普通公民,同时也导致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受到歧视、侮辱,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就业、学习、生活上会遇到很多阻力,由于犯罪思想和恶习未得到矫正,他们中还会有人重新违法犯罪。然而,他们既然回到社会,就应该享有公民平等的权利,在他们的权利难以行使的情况下,就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出狱人保护制度正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的。 对出狱人进行保护,不仅是巩固刑罚执行机关教育改造成果、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转型为出狱人保护制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中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在吸取以往经验基础上,继续摸索出狱人保护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做法。本文结合出狱人保护实践工作中出现的几点突出问题,进行了现状、原因等多方面的探索、剖析并提出了自己初步的意见和看法,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出狱人保护制度。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以一篇出狱人的自白为开篇,引出对出狱人保护这个话题的关注,通过对出狱人保护工作意义的阐述,说明健全和完善出狱人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在概括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说明本文的主要内容,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出狱人保护制度概述。在厘清了出狱人、以及出狱人保护的涵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出狱人保护制度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这一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理论依据(包括法学理论依据和社会学理论依据)和价值,为全文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我国出狱人保护的现状考察和缺陷剖析。根据笔者历时三个半月的实地调研中所掌握的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出狱人保护工作中突出且较为复杂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出狱人整体失权状况严重、出狱人中流动人口保护失力以及未成年出狱人的标签化与再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进行现状的分析和原因的考察,其中既包括实证分析,同时也借用了社会学中充权与失权理论,旨在抓住问题的实质,为下文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出狱人保护制度的几点设想。对应文章第三部分阐述的问题,借鉴国外相关或相类似的实践操作经验,提出解决问题、完善出狱人保护制度的三点设想:针对出狱人整体的充权(社会充权与个人充权两个着眼点);针对出狱人中流动人口的特点相应的保护措施(思想、、流程、机制等五个方面)以及针对未成年出狱人的前科消灭制度(适用条件、适用程序、法典化)。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原有的城市布局及产业结构模式已不适应城市发展且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因此许多大量排放危险废弃物的企业被迁到郊区,然而在这些留下的土地上,许多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被修建。企业虽然搬迁了,但企业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依旧存在,这种污染对环境和公众都存在隐形的、潜在的,甚至是直接的环境安全隐患。在我国,目前没有制定专门土壤污染防治法,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用以规制污
原产地规则已日益成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在反倾销认定过程中,原产地规则影响了对“存在倾销”和“存在损害”的认定,并且在反倾销规避中各国也是各显神通将原产地规则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第一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对中国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