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鉴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唐山地震以来又一次震害巨大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作为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地区,一直以来都是遭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然而,我国的建筑抗震研究开展的比较缓慢,70年代以前建造的房屋一般都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同时新建的房屋有很多也并不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因此,结合这次汶川地震中,在震害地区的调研工作,对现有房屋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更深入的探究房屋发生震害的原因,研究房屋易发生震害的薄弱环节,研究抗震加固措施,保证建筑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调研了汶川地震中受震害的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相应的分布情况。结合调研中搜集的实地材料,分类研究了汶川地区不同结构形式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和采取的抗震措施,分析抗震措施所起的抗震作用。2)在此基础上,就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方法做了深入研究,根据现有的抗震鉴定方法对一栋五层的砖混砌体结构房屋,进行了抗震鉴定。结果表明,用现有鉴定方法得出结果与实际震害情况并不相符,表明现有的抗震鉴定方法并不完善。3)依据上述砖混砌体房屋,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抗震鉴定和抗震能力验算,探究地震倾覆力矩对该多层砌体房屋层间墙体的影响。经过研究计算,得知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尽管该多层砌体房屋满足规范抗震要求,对其进行的抗震鉴定也满足要求,但是在考虑地震倾覆力矩对层间墙的影响下,房屋的底部和边缘墙体等结构的薄弱部分,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仍然会发生震害。此外,在验算水平地震作用时,一般情况下,多层砌体结构只考虑层间墙的抗剪承载力和结构整体倾覆等问题,但是,结构在倾覆力矩作用下,层间墙体受弯或偏心受压承载力也有可能不满足要求,发生大偏心受压的情况,从而影响房屋的抗震能力。所以,倾覆力矩引起的墙体大偏心受压也是引起砌体房屋发生地震震害的重要原因,应引起足够重视。4)通过对汶川地震中的震害情况的分析,在总结抗震计算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评估目前普遍采取的抗震措施,并针对受震害房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类房屋在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建议。
其他文献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是实现废弃混凝土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有效节约天然骨料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进行再生混凝土的材性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钢管再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交通的密度不断增大,加上地面空间发展已相对趋于饱和,因此,城市地铁交通作为一种利用地下空间的交通方式,将极大的缓解
我国很多沿海沿河地区存在淤泥质土地层,由于淤泥质土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大、流动性强,极易引起地基沉降,或者造成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的断桩、偏位和缩颈问题,引发工程事故,
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s for Concrete Structure Repair,简称PCMR)是一类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材料,其通过在水泥砂浆中掺入适当的
近年来的地震暴露出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愈加巨大的问题,使得工程界认识到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一级设计准则的抗震设计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结构抗震功能的深层次要求。在这
红层软岩因成分复杂和结构特殊而普遍具有崩解性,常常引发地质灾害。鉴于目前国内外对红层软岩的崩解机理研究还不充分。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微观角度观测分析
随着大跨空间结构在跨度及纵向长度的不断突破以及恶劣天气的大量出现,温度作用及风荷载等对结构的影响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柱面网壳结构跨度及纵向长度较大,即使看起来微不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用量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骨料资源匮乏及废弃混凝土占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保证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在我国,目前关于再生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在抗冻耐久性方面不同学者得到的结论并不相同。本人选择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抗冻性为主要研究方向,探讨引气剂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拓展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
人工挖孔桩护壁结构是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其设计功能主要是保护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实现成孔,在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护壁在桩水平受力过程中的荷载分担作用,
本文基于拟静力试验对两层单跨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反复低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强度、刚度退化性能等力学特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