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利用1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七个家兔品种进行了遗传检测。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计算了七个家兔品种(9个家兔群体)样本在10个微卫星基因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1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七个家兔品种进行了遗传检测。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计算了七个家兔品种(9个家兔群体)样本在10个微卫星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微卫星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各群体遗传杂合度、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对这几个群体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个微卫星位点在所检测群体中均表现了较好的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69905。平均杂合度范围在0.5885~0.6826。表明所研究的家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还可以做进一步的选择利用。根据遗传距离所做的聚类分析图表明吉戎—Ⅰ系和吉戎—Ⅱ系、哈尔滨大白兔、塞北兔的亲缘关系依次较近,与它们的培育历史相吻合。 本研究采用的10个微卫星位点是在查阅国外文献筛选的,在国内鲜见报道。所研究的品种中密州黄兔、密州白兔也未见利用微卫星对它们的分析报道。本研究拓宽了微卫星在家兔研究中的应用,为正确评价本试验所研究的培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资源价值,制定合理可行的保护方案,预测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我国兔业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14种常见的金叶植物为试材,研究了叶片中的色素组成及含量,探讨了叶色表达对光强和温度的响应;揭示了金叶珊瑚朴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前体的合成规律。 根据叶片色素含
通过对排土场撂荒地、高盖度草地、草地、耕地和人工榆树林地5个样地的土壤剖面取样,利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植被改良土壤的分形结构及入渗性能,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分形
本文以遥感技术在退耕还林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为目标,研究自动提取土地利用(林地)变化区域的方法和技术,在检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基础上,重点监测林地变化。分析不同时
2005年5月1日至29日对扎龙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发现鸟类45种。其中古北界25种,广布种18种,东洋界2种;夏候鸟36种,留鸟4种,旅鸟5种。 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随着生境的演替逐渐降
为了系统掌握典型黑土区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通过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平均颜色变化率、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
本实验菌种spMF0507是产DHase和DCase的野生菌,而DHase活力远远大于DCase,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适当pH值,使DCase失活,而保留DHase活力生产NC-D-pHPG。此外还有一菌种Espf7是克隆了DC
本文以常夏石竹为研究对象,试验用的种子分别来自于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生态园(A)和吉林省北华大学实验区(B)。采用盆栽控水进行水分胁迫的措施,研究水分胁迫下组织相对含水
目前,花岗岩强度水土流失区的治理以及治理效益的评价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强度侵蚀治理区——朱溪河流域治理情况进行调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