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得益于2006年CAP研究,甲基黄嘌呤类药物,特别是枸橼酸咖啡因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明确,但在不同呼吸支持状态下的临床效果有待评估及探讨。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不同呼吸支持状态下对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益,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及氨茶碱在早产儿中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我市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接受枸橼酸咖啡因或氨茶碱治疗的早产儿,根据早产儿用药当时的呼吸支持状态分为4方面,分别为呼吸暂停防治方面、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方面、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方面(nCPAP或NIPPV)、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方面,比较每种呼吸支持状态下枸橼酸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的临床疗效。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咖啡因及氨茶碱使用分布情况,呼吸暂停有效率、复发率,辅助通气时间,再次辅助通气率,呼吸机参数及PDA、BPD等发生率,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在甲基黄嘌呤药物的选择上,重庆妇幼保健院及儿童医院以枸橼酸咖啡因为主(100%,74%),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预防用药更占主导(52%,69%)。呼吸暂停防治方面,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组呼吸暂停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02%vs 75.68%,P=0.21),但枸橼酸咖啡因组呼吸暂停复发率更低(13.48%vs 27.03%,P=0.03);辅助通气脱机时方面,枸橼酸咖啡因组再次辅助通气率低于氨茶碱组(1.82%vs 18.18%,P=0.02);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方面,枸橼酸咖啡因组脱机后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氨茶碱组(20.23%vs50.00%,P=0.03)。枸橼酸咖啡因组升级为有创通气的概率更高(16.67%vs 0%,P<0.05),但枸橼酸咖啡因组无创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及吸入氧浓度多低于氨茶碱组(P均<0.05);在有创辅助通气方面,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枸橼酸咖啡因组呼吸机参数吸入峰压(PIP)较氨茶碱组更低(P<0.05)。结论在治疗呼吸暂停方面,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疗效无明显差异。枸橼酸咖啡因在减少呼吸暂停复发率,降低脱机后再次辅助通气率上及脱机后呼吸暂停发生上更有优势。对于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咖啡因可能会因降低呼吸机参数而发挥更有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