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工作、生活压力剧增,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愈来愈多,即使在人群中狂欢还是倍感落寞、孤单。90后的中学生早熟、老练、个性张扬,但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呈上升趋势,青春期的他们开始探索自我内心世界,当感觉得不到他人理解时,孤独感便产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已有青少年孤独感的研究多与同伴关系相联系,然而家庭给个体提供的情感支持依然很重要,本文在编制了青少年孤独感问卷的基础之上,试图引入情绪智力这一中介变量,探索青少年的亲子依恋、情绪智力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编制青少年孤独感问卷。通过文献综述和开放式调查,构建青少年孤独感的理论维度,对353份初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三个因子:家庭关系孤独感,反映了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家庭给予个体的归属感;友谊关系孤独感,反映了个体因在生活中缺失能给予他安慰和帮助的朋友而导致的孤独感;集体关系孤独感,反映了个体在社交活动中,体验到的疏远、隔离的消极情绪。在此基础上,对801份正式问卷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新编制的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维度以及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至0.85之间。维度与维度之间、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符合心理测量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问卷结构模型拟合良好;与已有青少年孤独感量表具有中高度相关。第二部分: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情绪智力、亲子依恋的关系。青少年的孤独感存在年级、城乡、是否独生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情绪智力和亲子依恋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能负向预测孤独感,其中亲子信任、亲子疏离作用较强;情绪智力对孤独感也具有预测作用,情绪运用和情绪管理预测力较大。情绪智力和亲子依恋对孤独感的共同预测力为18.6%,亲子依恋单独能解释孤独感13.5%的变异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在亲子依恋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证实了研究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