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可拓决策及优化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为中华民族革命圣地和农业发源地之一的陕北地区,其严酷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都极大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而且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导致农民收入较低,农业发展缓慢。因此,对现有种植结构进行优化、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以及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已经成为该地区种植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对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可拓学相关理论对现有的种植结构进行可拓分析,并且建立可拓模型,得到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可拓策略,随后应用运筹学中的目标规划方法对现有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得出合理的种植方案。最后以榆林的农业大县—绥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最优种植方案并且计算出最大利润值。通过对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可拓分析可知,政府应在投资力度、惠农政策、宣传销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坡耕地地区的农民应该改变以往的种植观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产业化,使种植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以此全面提高陕北坡耕地地区种植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加大防护林等维护生态平衡的林草业的种植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最后经过目标规划得出坡耕地地区应该以传统的薯业、果业、粮食三大产业为主导,以设施农业为提高经济的首要出发点,以陕北小杂粮为特色,协调并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林草业,这样才能改变陕北坡耕地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其他文献
粮食安全乃国之根本。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粮食的价格不断攀升。受此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对农业财政政策进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种子法》颁布为标志,我国种业市场走向全面开放。以种业为主的农业科研及其技术经营呈现社会化和多元化势态。原有2 700多个
贫困一直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中国自建国以来组织了大规模的反贫困活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
目的:为提高对茯苓饮片真伪的鉴别能力,本文对其显微鉴别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其薄层鉴别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1)采用显微鉴别法,比较四大药材市场收集的茯苓显微特征;(2)基
农作物育种攻关能力的提高,对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关键性技术领域和实现国家农业战略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种子大省,其育种攻关活动十分活跃,取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加大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林业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陕西省做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林业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更是有着独特的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地呈加重的趋势。环境犯罪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是由于环境犯罪具有长期性、潜伏性
哈密地处祖国西北天山东段南麓,自古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和历代经营西域的政治、军事重镇。哈密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清代为其农业全面开发、发展的新时期,其开发规模之大、成
村庄是农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一种基本形式。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村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村庄用地处于自发性发展状态,造成了村庄布局混乱,农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