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阻率的充填料浆离析状态监测及其反馈流量控制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胶结充填开采技术在控制地表沉陷、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推动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阔,而长距离管道输送是胶结充填开采技术的关键环节,但料浆配比不合理、输送流量不合适、泵送压力和料浆性质不匹配等问题均会增大料浆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离析风险,并可能诱发沉积型堵管事故,影响充填开采效率。由于煤矿胶结充填料浆中含粗粒级的矸石,在输送管道内易于产生离析造成管道堵塞,该技术瓶颈制约充填开采技术在煤矿推广和应用。因此,实现管道内料浆离析状态监测及有效控制输送流量对于预防堵管事故、保障充填开采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难题,本文综合运用装置研发、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了矸石胶结充填料浆离析状态电阻率监测方法并研发了相应的装置,利用该方法和装置研究了静、动态条件下电阻率对管道内料浆离析状态的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阻率的反馈流量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构建了矸石胶结充填料浆二元结构模型,分析了粗骨料含量对料浆电阻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粗骨料含量决定离子在料浆中传输路径的迂曲度及离子通流面积的作用机理,以此作为电阻率法监测矸石胶结充填料浆离析状态的物性基础。研发了料浆离析状态电阻率监测装置及方法。分析了料浆在离析过程中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发现在监测区域内当离析对电阻率的增大作用强于离子溶解对电阻率的减小作用时,电阻率表现出增长趋势,料浆离析程度的减小在电阻率响应特征上表现为料浆不同高度电阻率差异的减小。利用离析指数及其变化率对料浆离析程度及离析速率进行量化,结合粗骨料沉降速率模型分析了离析速率演化机理。通过建立电阻率剖面上粗骨料分布和电阻率的对应关系、分析料浆泌水速率和电阻率的内在联系,从而验证了电阻率法的可行性。(2)提出了基于横向和径向电阻率的管道内料浆离析状态监测方法。研究了料浆不同离析状态下横向和径向电阻率时空演化规律并利用离析指数量化其差异特征,发现离析作用使粗骨料减少区内测量电极间电阻率下降速率增大。分析了横向和径向电阻率与粗骨料分布的对应关系。得出径向电阻率监测模式无法识别高质量浓度料浆间静态稳定性的差异,横向电阻率监测模式更适合管道内料浆离析状态监测。(3)自主搭建了充填环管-动态电阻率试验系统,实现了管道输送过程中料浆离析状态的电阻率监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料浆的可泵性及其在不同流速下的直管压力、弯管压差变化规律及电阻率差异特征,得出了低流速下管道内料浆横向电阻率分层特征明显,料浆离析程度和层间电阻率差异随料浆流速增加不断减小的结论。同时,利用不同层位电阻率标准差对电阻率波动程度进行量化,阐明了电阻率波动特征变化机理。(4)建立了料浆电阻率-粗骨料体积分数指数函数关系数学模型。针对料浆流变特性和流速影响,利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管道内料浆离析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包括粗骨料减少区、稳定流动区和粗骨料增加区在内的粗骨料离析三层流态,考察了料浆流变特性和流速对三层流态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料浆屈服应力、塑性黏度以及流速使得其悬浮粗骨料的能力增强,料浆离析程度减小。离析作用使管道内料浆流速在竖直方向上呈非对称分布,最大流速位置向管道水平中线上方偏移。随料浆屈服应力增大,竖直方向上流速分布由非对称的水平“拱”形分布转换为“柱塞”形分布,Bingham流体流速分布特征逐渐凸显。料浆离析改变了粗骨料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及范围,颗粒压力呈现不同的分布形式,最大颗粒压力位于管道底部。获得了不同流速下的管道内电阻率响应特征,建立了电阻率和流速的定量关系,以此作为电阻率反馈流量控制系统研发的基础。(5)提出了基于电阻率的反馈流量控制系统方案,建立了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对控制系统实施了PID校正,校正后系统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均有显著提高。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PID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基于电阻率的反馈流量控制系统的调节时间和最大超调量分别减少了0.013s和22.1%,系统的暂态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最终确立采用模糊自适应PID算法作为基于电阻率的反馈流量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策略。
其他文献
以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是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禀赋的客观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液体燃料的需求与日俱增,煤制液体燃料成为相关基础研究和工业示范的热点。煤油共炼技术是结合了煤直接液化和重油加工工艺的新型煤制油技术,该技术在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同时,又能促进重油的加工利用,但适宜的煤种和共炼油的选择是限制该技术稳定运行、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壁垒。基于此,本课题组提出基于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的煤分
学位
医疗服务质量是民生问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是做好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政府监管。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基层的医疗服务质量政府监管仍然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S市作为国内的一个五线城市,人民群众平均收入较低,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政府监管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对S市医疗服务质量政府监管的问题研究就具有一定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由于其具有的柔性、轻薄和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中。作为三原色(红、绿、蓝)之一的蓝色发光材料不仅可以发射本身的颜色光,还可以通过能量传递产生绿光和红光,从而实现全彩显示,但高效率的深蓝光材料极为缺乏,其主要原因是深蓝光材料宽的带隙会使载流子注入过程变得困难,导致载流子传输不平衡,器件外量子
学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具有发光柔和均匀、自发光、面光源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的照明光源。白光的实现依赖于三原色或者是互补色的发射,高效的单色光是实现高水平白光的前提。基于分子间电荷转移的激基复合物,只需选用合适的给受体材料,利用其本征较小的ΔEST,三线态激子可以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得以利用,理论上可以实现100%内量子效率。而且,激基复合物自身的宽谱带发光则有利于提高WOL
学位
人体动作识别在军事安全、人机交互和医疗看护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相较于接触式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和热红外成像传感器,雷达技术发射电磁波作为探测信号,通过分析人体动作的回波信号并结合机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人体动作的准确识别,其具有不受环境温度和可见度干扰并且保护个人隐私的优势。然而,现有雷达技术存在不同缺陷,包括单频连续波雷达无精确定位功能,线性调频/步进频率连续波雷达的高距离旁瓣
学位
实验室中对样品的分析通常需要笨重而昂贵的仪器。而芯片实验室(Lab-on-Chip,LOC)因其具备自动作、低成本、检测实时等优点迅速成为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电化学、机械和光学检测是芯片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原理。电化学芯片的电极受到温度、p H和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不易于长期保存。而机械检测则需要通过昂贵的微、纳米加工工艺。光学检测更加适合于坚固、灵敏的芯片实验室系统,特别是基于荧光的检测技术。光微流
学位
<正> 饴糖自古以来既是滋补的药物,也是一种富有营养的食品。近几年来,以饴糖为基质而发展成一种中成药的新剂型——饴糖制剂。我厂研制的增加机体抵抗力的优康平,就是以银耳,五加参、五味子等的提取物,用饴糖制成的中成药。自优康平饴糖问世以来,由于它服用方便,疗效显著,已是深受老、幼喜爱的药物。饴糖作为药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历
期刊
养殖尾水氮含量过高等富营养化问题是影响当前我国海水池塘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滩涂埋栖型贝类作为一种滤食性生物,可通过其滤水作用,吸收水体中的微藻和悬浮有机颗粒,还可通过生物扰动作用改变沉积物/水界面的物质交换,进而改变水生态系统环境。首先,本研究聚焦滩涂贝类生态净化池塘中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
学位
视觉是人类认识环境的重要途径,视觉功能丧失是人类最严重的残障之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根据当前的医疗水平,一些视网膜发生永久性病变的疾病如原发性老年黄斑变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尚不能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视觉假体设备被提出,并逐渐发展完善,经过临床试验,走向商业市场,成为一种可行的视觉替代方案,为视觉修复研究领域提供解决手段。但由于受到体内微电极阵列电极数目的限制,只能呈现出分辨率
学位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近十年苹果平均出口率不高于4%,这是由于目前我国苹果品质参差不齐,人工分拣分级水平不一,且效率低下、主观性强、劳动强度大,因此快速在线分拣缺陷苹果并对苹果进行分级,对扩大出口和增加农民收益有重要意义。光谱成像技术是农产品无损检测中的重要工具,尤其对于苹果隐性缺陷的检测有更强大的优势。随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发展,目标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中的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