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党中央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他们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乃至综合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增收的核心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当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国家着力破解“三农”难题的大背景下,对如何分析我国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如何评估我国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绩效,如何推动我国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等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十分迫切,而且尤为重要。本论文以北京、沈阳两市郊区(县)为例,以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对象,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论文课题内容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先,从教育学、管理学、人才学、经济学等学科视角,论述了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模式的结构要素与基本特征,分析了北美、西欧、亚洲七国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概况、相关做法和若干启示。其次,通过对北京市郊区(县)和沈阳市东陵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剖析了北京、沈阳两市郊区(县)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现状、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论证并阐明了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民增收的促进关系,以及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相关性。第三,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规划、培训模式、支撑体系、政策体系、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地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