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南方地域的文人流动与文学书写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3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时期,“疾病”、“卑湿”、“瘴疠”似已成为“南方”远域的一个固有标签。唐代岭南、黔中、剑南、山南西、江南西等道的很多区域,山岭阻绝,气候闷热,土地卑湿,族群错杂,成为令帝国官员心生恐惧和抗拒前往的地方。历来人们非常关注南方贬谪文人群体敏感、愤郁的精神世界。然而,抗拒的情感与谪居的苦难并不是唯一感受,很多时候,文人不得不因迁转、入幕、避乱、游历等原因远赴“荒服”之地。尤其随着唐帝国统一政权的形成,国家政权与中原声教逐渐延及四方,这些士族精英在“文人”身份之外,也作为帝国官员承担着“化成天下”的公共责任。两种身份的重叠,带来流动文人文学书写的多样性,他们在私人化的认知、表述之外,又夹缠着公共写作的意义维度。故本文以中晚唐时期南方相对边缘的“五道”为中心,考察南方地域的文人流动情形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化文学书写。绪论是对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旨归。因论题与文学地理密切相关,故首先对古典文学领域的文学地理交叉研究进行了回顾,从研究方法、研究立场与研究视角三个方面作了总结。其次,概述了唐代南方各地域及“南-北”视域下的文学文化研究,继而引申出本文的研究旨趣,即重视地理空间中文人流动的动态图景,着重把握其文学书写的四个特性:文人的地域流动性、空间体认的主观性、边缘地域的同一性,以及文学书写的建构性。正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考察了整个唐代南方五道文人流动的总体情形,并指出中晚唐时期文人流动所具备的独特性。基于大量数据,我们制作了《唐代赴南方五道文人数据表》、《唐代赴南方五道士人数据表》,从时间、空间和流动类型三个维度,分析了唐代南方五道流动文人的规模变化、空间分布以及流动原因,并由此得出中晚唐南方五道文人流动的若干规律与特点。地理空间与文学的链接,根本上是以处在复杂意义网络中的“人”为媒介的,故还原历史场域中“人”的观念和认知是重要的。第二章主要从唐代文人的主观视角切入,考察中晚唐语境中流动文人对“南方”地域的认知过程,以及在流动碰撞中“南北之别”施于唐代文人的现实性影响。从先秦至唐代,伴随华夏文明的扩张和政权疆域的拓展,文本世界中的“南方”始终处在变动之中,其内涵也趋于丰富和多元。唐代文人对南方知识的获取、对南方形象的塑造和建构,就处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之中。从“边缘”的视角,即南方本土文人的视点出发,可揭示“南-北”地域的区隔在唐代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的作用。由此,我们把“人之于地”的认知和“地之于人”的影响结合起来,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的“南方”形象。第三章则进入具体的地理书写层面,探讨流动文人在帝国边缘克服迷惘的“客思”,建构清晰“秩序”的完整生存逻辑与文学呈现。我们将从南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弃逐远游传统入手,揭示它们对中晚唐流动文人客游体验和客思书写形成的深刻影响。继而着眼于流动文人为克服混沌的情感状态,在南方“异域”试图构建清晰时空秩序的努力,这种秩序构建既满足了个体适应客观环境的需求,也体现了文人在南方远域对公共政教的关切。我们将以中晚唐的亭台记为解读对象,探讨流动文人在远离王畿的边缘地域所承担的政教职责及文学书写策略。第四章从文人对南方地理的主观性体认跳脱出来,进入流动文人在南方社会生存语境的考察。首先指出,虽然地域集聚对文人群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地域流动同样可为观照文人交往提供新的视角。继而将着眼于南方五道的“边缘性”,以流动文人的唱和诗为主要文本,探讨他们以诗歌建构个体交往、实现群体凝聚的方式和特征,这是流动文人在殊方遐远的文化异质之地寻求归属和认同、维系朝野关系的重要途径。第五章同样是对流动文人与南方社会互动效应的探讨。将寻绎唐帝国这一“共同体”的影子,着眼于儒家教化与南方祠祀、信仰的碰撞相激,考察流动文人如何通过相关文本的写作完成对帝国远域的观念传达与权力控制。我们将以中晚唐的碑文、庙记、祭神文等文本为中心,归纳出南方五道的祠祀类型、地域差异以及文人对此的观念态度。继而以柳宗元的《饶娥碑》、晚唐宣州的祭神文为个案,探讨流动文人在南方地域信仰建构中采取的书写策略、发挥的实际效用等。这些具有诠释和导向意义的书写,体现了文人官员欲在国家教化与地方吏治之间寻求和谐完善的途径,以“文学”实现权力的传输和国家观念的表达。结语部分主要对以上各章进行总结,从“文人流动的意义”、“文学书写的功用”、“地理空间在文学研究中的定位”等三个方面对研究主旨进行申述,明确南方远域的“边缘”性对研究文人流动及其书写的典型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显微热成像可观测、记录分析细微目标的温度变化过程,在一些基于细微热分析进行无损检测的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显微热成像系统性能、降低其成本一直是显微热成像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在前期搭建的非制冷型光学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基础上,对微扫描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显微成像理论与标定技术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显微热成像理论研究不完善,系统设计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温度分辨模型
学位
<正>一、问题的提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把《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和《党费》作为红色经典小说组成一课。课后的“学习提示”和“单元研习任务”,也是把这三篇小说整合在一起来分析和讨论的。这提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要有把三篇小说整合起来的自觉意识。尽管围绕着语文教材的单元组合和一课中的群文阅读教学,语文界曾引起激烈的争论,一些竭力主张单篇教学的教师认为,强调教学中的多篇文章整合,对
期刊
<正>近年来,审美畸形现象随处可见。音乐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深受审美畸形的毒害,这背后资本力量与大众心理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随着短视频音乐平台的发展,音乐的创作门槛被大大降低,迎来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众艺术时代。通过分析短视频语境下的音乐乱象,倡导文化作品供给在审美上必须更正向、丰富、多元,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只有多管齐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股畸形审美风气。文化审美多元化在某种程
期刊
钛合金是综合性能优良的轻质结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钛合金构件通常采用热锻加工成形,但存在锻造工艺窗口窄、组织性能波动性大等问题,如何合理控制热加工工艺参数实现组织性能精准调控始终是钛合金锻件的热制造难题。钛合金在(α+β)两相区变形过程中存在特殊的变形诱导α→β相变(又称动态相变),即:变形诱发硬相α转变为软相β,导致α相含量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少甚至消失,材料进一步软化。目前,关于
学位
随着海上风电的持续发展,风机的安全运维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停机检测方法代价较高,本文基于修正的热弹性应力分析(TSA)提出一种风机叶片热红外检测技术。经典TSA的应用条件是绝热条件(即高频率循环载荷),但风机叶片等结构承受的循环载荷达不到高频。为了提高热红外在低频率载荷下的检测精度,本文对经典TSA理论进行了修正,并通过疲劳试验对修正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利用BLADED风机仿真软件对叶片的推力进行
期刊
木材是重要可再生资源,其形成依赖于树木的次生木质部发育。次生木质部由位于树木茎中呈环状分布的一类侧向干细胞——维管形成层向内分裂分化而来。前人的研究表明,形成层持续的分裂分化活性是决定木材发育的关键因素,然而,其分子调控机制目前仍不太清楚。因此,形成层干细胞活性维持的调控机制是林木生物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已经知道,植物激素、小肽信号和一系列转录因子均参与调控植物的次生生长。由韧皮部特异
学位
财务大数据作为智能化工具,在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营销策略执行、供应链优化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财务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核算各项成本,在精细化经营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管控,以此实现管理的精益化、生产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化等转变。简述制造企业传统成本管控方式局限性,介绍运用财务大数据优化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当前制造企业成本管控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财务大数据在制造企
期刊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较大程度丰富、便捷了人类的生活。现如今,较智能、健康、安全的智能家居已成为高品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家居是参与生活的物品融入互联网技术的成果,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将分别处于不同场景下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更加高效协同地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手段,提高住户感知、控制不同设备的能力,提升住宅的智能程度。在如今的智能家居系统
学位
背景目的随着围产期医学及新生儿医学技术的不断升级,早产儿尤其是超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作为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有增无减,给病人家属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胎龄32周以内具有BPD高危因素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并开发一个具有预测BPD发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