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源热泵埋管换热及系统能耗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源热泵由于其良好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应用的工程,而国内对于土壤源热泵还不是十分认可,主要是相关土壤参数的缺乏和没有成熟的设计技术,同时相关的挖掘等技术没有配套,导致土壤源热泵初投资较高。 本文基于经典的常热流线热源理论,将叠加原理、阶跃负荷及孔洞热阻思想融入其中,并以上海地区的某厂房为例,分析了一种可用于变热流埋管换热与地源热泵系统模拟的变热流线热源模型,并与常热流线热源模型进行比较,为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及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而又实用的计算方法。 在地热换热器设计中,介绍了地下负荷的确定、地下换热器的不同形式及布置方式、埋管尺寸、材料及防冻液的选择,通过计算埋管及土壤的当量热阻,利用全年温频并根据不同的热泵冷却水的进水温度来确定所需埋管长度;在埋管长度不确定性分析中,利用经典的不定性分析法测定每个参数的单个不定性因子如何合成总体不定性值,重点分析了土壤热扩散率、土壤导热系数、土壤的年平均温度、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及管壁导热系数的不确定性对于总体埋管长度的影响,可以为工程实际的经济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最后,以上海某别墅为例,先通过DEST计算出建筑负荷,再通过其内置的气象参数结合BIN温频系数法计算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全年能耗,并与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运用土壤源热泵相对与空气源热泵而言是一种降低系统能耗的选择。
其他文献
纳米粒子在结构、光电、磁学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表现出特异性。在换热工质中加入纳米颗粒,可以改变循环工质的结构,增强内部能量的传递、增大原换热工质的换热系数。因此,纳米
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燃料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全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能源转换装置,同时具备较高的能源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各类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材料疲劳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而自疲劳问题开始被研究的100多年以来,研究者以及工程师们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
脂质体由于其具有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可控释放性等特点,多用于各种药物的包封。本文以植物甾醇代替一般脂质体中所采用的胆固醇,通过比较研究构建了谷甾醇一卵磷脂脂质体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