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大学诗人群”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中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诗人群体,在当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吉林大学建校至今已七十年,在这七十年间,吉林大学校园中诗人辈出,并且形成了一种生生不息的艺术传统。他们为中国诗坛贡献了许多优秀的诗作和前沿的诗歌理论,促进了中国当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吉林大学诗人群”,是指从吉林大学建校伊始(1946年)至今在吉林大学学习或工作过,发表过较多的诗歌作品和诗歌论著并且在诗歌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诗人组成的诗人群体。其中,不包括那些进行诗歌创作但是没有或较少公开发表诗作的诗人。迄今为止吉林大学诗人群的生成与发展从时间上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吉林大学建校至文革结束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是吉林大学诗人群的生成期。公木、党国栋、芦萍、黄淮、吴开晋等诗人是吉林大学诗人群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为后来的吉林大学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诗歌理论知识,更为他们树立了优秀的诗学榜样。第二阶段是文革结束后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一时期。这一阶段是吉林大学诗人群至今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新时期”诗人,是吉林大学诗人群发展的高潮期。这一时期,吉林大学以自己雄厚的师资力量、开放的办学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出了徐敬亚、王小妮、苏历铭、包临轩等多位知名诗人。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这一时期是吉林大学诗人群发展的平稳期,既有仍然活跃在诗坛的吉林大学诗人群发展过程中第二阶段的诗人,也有像周青民、原散羊等新秀诗人。在这一时期,吉林大学学生诗人们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极大的丰富了吉林大学诗人群的诗歌创作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吉林大学诗人群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吉林大学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师资力量,这些都是吉林大学诗人群生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与中国诗歌创作态势相一致,吉林大学诗人群在近年来也处于一种低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