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表现特征及转化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氧颗粒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无论是模拟废水还是实际废水为基质,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均存在稳定性问题,即长期运行中好氧颗粒出现容易出现解体消失。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的因素很多,根据其属性和实际作用,可分为外部输入运行因素(有机负荷、培养运行方式、温度、溶解氧等)和内部生长影响因素(EPS组成和含量、颗粒组分电化学特性以及微生物组成和种类等)。本论文围绕这些影响因素,从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出发,较系统地探讨和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表现特征及转化机理。主要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在S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稳定性及解体转化特征随有机负荷提高主要有两种表现:①典型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在剪切力的控制下(Vup=3.0 cm/s),平均粒径1.5mm左右,当进料COD逐渐升高至2800 mg/L,有机负荷为8.0 kgCOD/m3·d时,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其主要特征为絮体污泥大量产生,原有的颗粒污泥直接解体为碎片或者絮体污泥。②特殊片状结构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当有机负荷仅提高至1.7 kgCOD/m3·d(进料COD升高至600mg/L),颗粒污泥出现不稳定特征,颗粒污泥内部逐渐形成厌氧区域而变灰或变黑并形成空洞,粒径3.0-5.0mm的大颗粒逐渐解体为细小的碎片或者絮体。因此,不同形态结构的好氧颗粒污泥,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其稳定性表现特征不同,对有机负荷变化的响应有较大差别,典型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负荷提升具有较高的稳定边界条件。  2.在两个絮体SBR反应器(R1和R2)中投加颗粒污泥,SVI值分别由原来的49 ml/g和39ml/g下降为25ml/g和29ml/g,疏水性分别由原来的38%和33%升高至56%和52%,电位值由-18.0mV左右迅速减低为-11.0 mV左右。R1反应器中投加的颗粒部分破碎成小颗粒,50天后实现完全颗粒化。R2反应器中投加的颗粒污泥基本能保持自身的完整形念和稳定性,35天后完全颗粒化。结果综合表明,投加颗粒污泥可明显提高污泥沉降性能和聚集能力,加速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并缩短完全颗粒化时间。低有机负荷运行可促进污泥性能的转变和加速颗粒化过程的进行。  3.采用城市生活污水,在反应器起始阶段采用高污泥浓度(12.3-20.0 g/L)和低污泥负荷(0.021-0.056 kgCOD/kgSS·d)方法有利于初始好氧颗粒形成。控制污泥浓度(4.0g/L)和污泥负荷(0.225 kgCOD/kgSS·d)可作为快速颗粒化技术的重要运行控制措施。厌、好氧交替SBR运行模式不仅强化了TN,TP去除,而且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在进水温度较低时(<13℃),大量原后生动物(累枝虫或钟虫)生长附着于好氧颗粒表面,对保持颗粒污泥结构不利。较高的进水SS含量对维持颗粒污泥的良好沉降性能和结构也有负面影响。  4.采用离心技术,在不同的离心条件下藉助污泥压缩比(VCR)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可有效用于比较和判别颗粒污泥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方法简便、有效且灵敏性高。良好的颗粒污泥结构稳定性好、强度高。在离心力3000-10000×g作用下,其VCR值在0.86-0.94之间。而絮体污泥在同样的离心力区间下,VCR值仅在0.21-0.29之间。7000×g为颗粒污泥结构强度变化的临界值。当离心力在3000-10000×g时,密度变化仅从1.024升至1.028g/ml,密度变化较小,而絮体污泥变化很大,充分说明了好氧颗粒自身结构稳定性。对离心过程中颗粒污泥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模型,可得出颗粒污泥所受压强的公式表达:Pn=F(n-1)/△a=2ρ0ω2[r02-(△ι+ι0)r0+△ι(△ι+2ι0)/4]。  5.对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进行三维荧光分析,颗粒污泥EPS三维荧光波谱含有Peak A,Peak B和Peak C三个荧光峰,而解体后絮体污泥则只含有Peak B和Peak C,二者差异明显。Peak A所对应的含有苯环氨基酸结构的物质主要存在于LB-EPS中,表明LB-EPS可能是影响污泥结果稳定性的重要成分,并对颗粒污泥解体转化为絮体污泥产生影响。颗粒污泥不同成分的电位值规律为Zeta(混合液)≈Zeta(LB-EPS)<Zeta(TB-EPS)<Zeta(提取后颗粒),其值分别为-10.0,-12.0 mV,-17.0 mV,-30 mV,表明LB-EPS电位与混合液电位接近,即混合液的电化学特性主要由LB-EPS所决定。  6.对不同粒径颗粒进行荧光染色,粒径较小(0.8mm左右)的颗粒污泥结构致密,蛋白、多糖和微生物在颗粒污泥径向上(由外及内)均有分布。粒径较大(2.5mm)的颗粒污泥,其蛋白、多糖和微生物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的外层,结构疏松,内部空洞较大。因此,粒径不同的颗粒内部组成和空问结构有较大差别。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颗粒污泥其微生物相较为稳定,菌群相对较少,解体后絮体污泥微生物相种类趋于丰富和多样。  7.当真菌颗粒大量形成时,通过调整进水基质,用醋酸钠替代葡萄糖,能有效抑制真菌颗粒的生成。基质不同对反应器中颗粒形态和微生物相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最终影响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添加NaHCO3(200mg/L)调控碱度和控制pH值,能有效抑制细菌颗粒污泥表面生长的大量丝状微生物。当进水pH值由原来7.0左右调整为8.5-9.0左右时,通过两周的运行,丝状微生物逐渐消失。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为固氮作用大大加强,原有的氮循环被破坏,形成严重的氮素污染。随着氮循环领域内研究的深入,各种新型的氮循环过程在近几年不断被发现,原有的氮循环理论体系被
2019年12月 的 一 天,我接到工作指派,某大型集装箱船在航行过程中发现舱口围部分开裂,亟需安排临时性修理.接到检验任务后,我立即与船长和代理取得联系.从与船长的沟通中了
期刊
半城市化地区是城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二元城乡结构、土地利用混杂交错且变化迅速的地域类型,已经初步具备某些城市功能和特点,但尚未被划为城市。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形成
一、教学方向建院50多年来,北京画院涌现出大批优秀画家,形成了多种风格和学术流派。在教学培训中,坚持“双百”方针,坚持“拜师学艺”的教学方向,体现出北京画院独特的教学
臭氧是一种氧化性强,危害范围广的污染性气体,不但可以导致诸如织物、皮革、相片、颜料等有机质文物材料的降解,还对各种金属文物材料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臭氧能加速银和铁的氧
阿萨酸(p-ASA)、洛克沙砷(ROX)等有机砷化物在家禽饲料中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家禽食用的大部分有机砷并未发生化学变化而直接从体内排出并可能导致环境砷污染。当p-ASA、ROX
一rn寒冷的西北风呼呼地刮着.球球拉了拉身上的羽绒服,加快脚步向教室里跑去,好像多在外面走一步就会被这刺骨的寒风吹得冻僵.rn球球从未觉得校门到教室有那么远的距离.突然,
期刊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作为土壤中原生的最重要电子载体,其氧化还原性质影响着土壤中许多化学循环过程,与人类迫切要解决的土壤污染问题的密切相关。SOM组成复
随着汽车工业、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铸造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车用构件中,以替代钢、铸铁等传统材料,如汽车的缸体、轮毂及磁浮列车的托臂、摇枕等关键构件
学位
金属热防护系统(TPS)是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的关键技术之一。与传统的陶瓷防热瓦相比,金属TPS具有绝热有效、重量轻、结构简单、容易安装替换等优点,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