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是个多文化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昔日那种弱势文化听命于强势文化摆布的时代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翻译便会同时体现源语语言文化和译语语言文化的特点。一直以来,围绕归化和异化有着激烈的讨论。然而,研究表明,没有哪个译文是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哪个译文是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事实上,偏向归化策略的译文应视为以归化为主的杂合译文,而偏向异化策略的译文应视为以异化为主的杂合译文。 作者在本文中采用了后殖民翻译理论,为翻译中的杂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认为翻译视其目的,策略与方法,即可以成为殖民霸权的共谋,也可以成为消除文化霸权和“种族中心主义”的力量。翻译中的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具有彰显文化差异,促进文化间平等交流的积极作用。杂合是翻译的本质特征,译文兼备汉语语言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双重特质,它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采取定性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今日中国》中四个主要栏目的十二篇软新闻作为语料。在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分别从语言杂合以及文化杂合两个方面分析了译文中的杂合,证明新闻翻译中的杂合化策略有机地结合了归化和异化,既有利于译文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并接受,又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利于把相对弱势的文化带入强势文化,有利于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播。通过对译文的分析,作者最后得出结论,新闻译文是杂合的译文。更确切说,新闻译文是以异化为主的杂合译文。这种双重特质对消解西方文化霸权具有积极意义,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