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日益加强。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水平开始大幅度升值,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迷,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经济刺激措施刺激经济复苏,同时有些国家指责我国人民币汇率低估及操作汇率获取贸易优势等。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提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但是近期内出口仍然将是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之一。在此国际经济背景下,有必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特征以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这对制定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以及解决贸易争端具有实际意义。众所周知,本币汇率的升值将会削弱一国的贸易竞争力,·但是我国自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出口额却还是年年上升,只是速度较之前有所放缓。目前的研究结果总体倾向于汇率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负向关系,且这些研究大都从贸易收支的总量进行分析,很少从资源配置角度去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结构的关系。与此同时,我国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进而又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结构升级。这种结构的变化是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而发生的,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汇率的变动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现如今的中国的出口贸易制度下,我国原先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体制又该如何转型?汇率的变化,又会对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汇率变动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关系,重点研究长期内趋势性的汇率变动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机制。本文从揭示比较优势实现的一般汇率条件入手,论证了实际汇率对测量贸易竞争力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基于不同的角度(产品供给、市场结构)分析了汇率变动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机制,并阐释了汇率变动下跨国公司行为对一国贸易结构变化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程和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过程,然后采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出口贸易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定量分析了汇率变动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影响。为了更充分地反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影响,论文从资源配置角度和出口品技术含量角度,分别采用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影响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影响。最后得到如下结论:(1)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变的重要原因,会推动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优化。(2)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引起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减少幅度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减少幅度。(3)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在资本和技术要素不存在严重制约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有正向带动作用。虽然人民币的升值会使得我国工业制成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的缩水,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我国该类出口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产品方向转型,迫使他们提高生产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类型,对提升我国经济实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