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Br反应的动力学理论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et_li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实验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分子反应动力学已经深入到了态-态反应的新层次。在原子与分子碰撞反应中,反应的矢量和标量性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反应的矢量性质揭示了反应的立体动力学信息。只有把标量和矢量性质结合起来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反应动力学图像。准经典轨线理论是研究分子反应立体动力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最新的LEPS势能面上对F+HBr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引言部分介绍了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立体动力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准经典轨线计算理论方法,矢量相关以及势能面的基本知识。在第三部分,给出了F+HBr反应体系的准经典轨线计算结果。在碰撞能为0.01-0.5eV的范围内,计算了反应几率、反应物HBr分子的转动激发对反应几率的影响、积分散射截面和产物HF分子的角度分布。在同样碰撞能范围内,碰撞能对产物HF转动取向参数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我们结合F+HBr反应体系的质量组合效应和势能面的性质对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合理的动力学解释。在碰撞能为0.1eV、0.2eV和0.3eV的范围内,F+HBr反应的矢量相关性质也得到了计算。我们给出了在质心坐标系下的四个极化依赖微分反应截面,P(θr)分布和P(φr)分布也得到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产物分子HF的角动量不但取向,而且沿y轴定向。本文还讨论碰撞能和反应物分子的转动激发对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合“瞬时冲击模型”给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最后,我们讨论了同位素效应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发现F+HBr体系的同位素效应不明显。最后,在第四部分给出了本文的结论。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对存储器的信息容量和信息传输速率的要求也在增长,需要开发更高容量、更高访问速度的存储系统。本论文工作的目的是设计散斑-位移复用存储系统,
做为一种新型永磁材料,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由软磁相和硬磁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根据交换耦合理论,这种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具有软磁性相的高剩余磁化强度和硬磁性相的高矫顽力,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永磁材料。但是,实验上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磁性能和理论值计算结果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可能是材料的微结构与理论模型相差较大。本文中第一部分中,成分取(Nd,Pr,Dy)_2(Fe,Nb)_(14)B/α-Fe,采用熔体快淬和
聚光光伏(CPV)系统利用聚光器将太阳光汇聚在光伏电池上,使得单位产能所需的电池面积得到减少。其目的是通过使用较便宜的聚光部件来代替昂贵的光伏电池,降低光伏系统发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