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湿地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缩影。为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近30年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为研究区,利用1986、1992、1998、2004、2010、2016年六个时期的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光谱指数(MNDWI、NDVI)、主成分分析(PCA)、目视解译等方法,构建层次分类判别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覆盖和湿地分类信息,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分析研究区域近30年来的土地覆盖和湿地动态变化,使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结果表明:1.层次分类判别方法可以排除已经确定类别的干扰,提高分类精度。采用提出的层次分类判别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六个时期的土地覆盖和湿地分类总体精度均高于85.00%,2010年影像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4.90%,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信息提取;2.1986-2016的30年间东营地区土地覆盖和湿地分布及面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自然湿地退化现象严重,其中滩涂面积减少741.84 km2,包括237.06 km2转化为养殖池塘,114.79 km2转化为盐田;沼泽湿地面积减少299.47 km2,其中221.66 km2转化为农田,河流面积基本变化不大。同时,盐田、养殖池塘、水库坑塘三类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25.11 km2、402.71 km2,423.51km2,呈现显著增加态势。自然与人工湿地总面积变化不大。3.结合东营市年鉴数据,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和湿地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养殖池塘、盐田等人工湿地的大量扩建对当地自然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合理平衡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湿地的保护。4.CA-Markov模型预测202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显示,2022年东营市养殖池塘、盐田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未来的湿地保护工作需要合理规划人工湿地的修建规模与污染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