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知识分子是在20世纪30~40年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以延安为中心凝聚形成的,在思想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意识形态为特征的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以艾思奇、陈伯达、张如心、何干之、王学文、何思敬、范文澜、吕振羽、周扬等为主要代表。他们思想上进步,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在革命实践中自觉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改变了阶级属性,实现了知识分子的大团结。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即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既收获了“结合”成功的喜悦,也遭受了“结合”失败的痛苦。延安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就是在总结前期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顺应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强烈认同,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具备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   “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各种主义、学说以求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延安时期,聚集延安的知识分子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成了空前的共识,他们在学理上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并从哲学、史学、文艺理论等具体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延安知识分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讨和论证极大地影响和启发了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的毛泽东,他接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旗,并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向全党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经过延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普遍共识。   知识分子聚集延安,团结在毛泽东周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译介马列著作,并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他们的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对毛泽东的理论创造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延安知识分子在宣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时,开始逐步突出强调毛泽东个人的理论贡献和理论地位。张如心是党内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第一人。这一提法对于党内正式提出并接受“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有积极的意义。延安知识分子对毛泽东及其思想体系的研究和宣传为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延安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主要是通过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来进行的。在实践层面上,他们利用各种平台,如组织学会和文艺团体、办报办刊、撰写文章、出版书籍等,并结合国情、结合抗战实际,用现实实例阐释马克思主义,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现实化和大众化,为全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层面上,他们一方面坚决抵制党内教条主义,自觉学习、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并维护其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与各种“非马派”、“反马派”展开论战,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立场。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重任,当代知识分子如何在这个历史关头发挥应有的作用?延安知识分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忠诚的、无畏的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唯其如此,方能不辱使命。   延安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知识分子只有投身社会变革的实践,才能从书斋里走出来,在理论认识和创造上从“自发”走向“自觉”。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如何判定政治发展状况的优劣,如何寻找适合政治发展的道路,成为政治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评估组织和研究机构,先后提出了一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陶瓷,璀璨夺目,精彩纷呈.陶瓷的发明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
当今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大量的使用补贴,正是因为补贴主要对企业或产业有着保护、竞争和扶植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的有利。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
本文所述持假枪抢劫行为并非是对假枪是否构成加重情节的讨论,而是对此行为能否入罪的研究。试图从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入手,主要研究的是在存在虚假因素介入时,对暴力行为的认定。
整党是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1983年至1987年的整党发生在结束“文革”、开启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主要任务是系统地肃清“文革”的影响,调整
由中国广播联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贵州记者站与贵州省铜仁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组织的2017年中国广播联盟“走转改·绿色发展看铜仁”活动5月下旬在贵州省铜仁市展开。中央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并不理想。苏联不断借助美国政府的言行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责美国“好战”、“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文化荒芜”等
“公共利益”一直是法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且“实现公共利益”一直被中外法学家作为法律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公共利益”具有内涵模糊和受益对象不确定的特点,使得“公共利益”一词一直是一个具有抽象性并存在诸多争议的概念。在学术界也存在多种学说,例如“受益人数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纽曼,他提出“不特定多数人理论”,认为公共的标准应以受益人数量的多少而决定,只要利益由大多数的受益人享有就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相继作出重要决策和部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