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间音乐传承保护下的中学音课程建设 ——以湘艺版初中音乐教材湖南花鼓戏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民间音乐孕育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它丰富的音乐素材、鲜明独特的艺术格调、深厚的文化精神,都为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实践供应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也应肩负起将湖南本地的代表曲艺——“湖南花鼓戏”,将它传承发扬光大。基于此,笔者将主要对湖南花鼓戏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究,以湖南本地使用的湘艺版初中音乐教材为参考对象,提出湖南花鼓音乐加入音乐课程的看法与建议,希望为优越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地方音乐课程的开发做出微薄贡献。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主要从湖南花鼓戏的概述、传承情况以及湖南花鼓戏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等层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从湘艺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编写与特点着手进行分析,着重于湘艺版初中音乐教材内容编写所存在的优点以及问题存在进行分析,以及花鼓戏在教材中的编写内容所存在的优缺点分析以及提出建议帮助。第三部分将从课程设计、教案设计、教学实施设计等维度,探究花鼓戏加入湘艺版初中音乐课程的路径与方法。主要从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课堂实践活动层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检证,梳理中学音乐课堂加入湖南花鼓戏元素的思考并给予建议,肯定湖南花鼓戏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审美、育人和文化功能带来价值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项目教学是一种借助任务的完成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与学的实践方法,它包括教师通过项目进行的“教”和学生通过项目进行的“学”。对范式理论及相关概念的阐释是项目教学范式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将项目教学与智慧生成统一于项目教学范式的内涵与价值中,我们借此探究语文项目教学范式的实质。在语文项目教学范式的构建方式中,我们要从目标、过程、评价等方向,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点,力图为教师提供智慧学习空间背景下实
<正>BaSi2O2N2:Eu氮氧化物青色荧光粉因其具有窄带发射、FWHM<35nm、可被近紫外/蓝光芯片激发、发射带位于495 nm附近的青光区域,且制备过程无需高压条件等众多优点成为现有为数不多的商业化青色荧光材料,已在全光谱白光LED照明领域应用。然而,该类荧光粉普遍存在发光效率偏低、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会议
<正>党的二十大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引生共同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我国14亿多人口的整体迈进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高标准统筹设计,这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业”,需要各种力量、各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教师要自觉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切实将新理念与新思维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力求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提质增效与科学创新。教师要科学积累,立足教育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获得充满创新灵感以及拓展思维的认知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探究效率。
隧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缝、空洞、脱空等隐伏病害,甚至引发掉块、坍塌等安全事故,对其健康服役、长寿命运营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开展隧道结构定期“体检”,实现隧道衬砌隐伏病害的准确诊断对保障隧道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因其快速高效、操作灵活及对结构内部病害的高分辨率,成为隧道衬砌结构检测的优选方法。然而,目前地质雷达数据
教师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责任重大。文章以湖南地方传统戏曲为对象,提出可以在音乐课堂中采用名家“请进来”、教师“走出去”、课堂“听仿练”、校园“编创演”四种形式,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广东龙川县“6.12”群发浅层滑坡使米贝村范围内多处房屋和工程设施遭到损毁,受威胁人数高达1571人,潜在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对滑坡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机理的研究对当地工程建设、地区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前期研究数据及统计分析,查明滑坡类型及发育分布规律,并据此通过矿物成分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渗透试验、携剪试验、钻孔剪切试验、室内直剪试验对致灾岩土层进行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总
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和接收能力还存在一定局限,单一的听觉感官体验已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审美需求。2008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是传统戏曲进入校园的首次尝试。2015年,国务院办公室印发有关于戏曲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主张加快完善戏曲进校园的进程,此后“戏曲进校园”成为音乐学科教育长久不衰的话题。至今,我国传统戏曲通过常态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