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C8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作用及与ANKRA2、LKB1、14-3-3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乳腺癌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三阴性乳腺癌中年轻患者居多。三阴性乳腺癌被认为是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实验选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通过沉默该株细胞的CCDC8基因,观察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在该细胞系中CCDC8基因与ANKRA-2、LKB-1及14-3-3几个基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以CCDC8 RNA中944、1860、1979为作用靶点合成三条siRNA干扰片段并用脂质体法转染MDA-MB-231细胞,同时设NC作为阴性对照组。2、通过观察荧光及RT-PCR筛选稳定细胞转染株。3、MTT检测稳定转染组CCDC8-1860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4、用细胞划痕的方法检测稳定转染组CCDC8-1860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5、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分析稳定转染组CCDC8-1860对MDA-MB-231细胞周期、凋亡率变化。6、用平板细胞克隆实验分析稳定转染组CCDC8-1860细胞增殖能力和群体依赖性。7、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CDC8-1860作用后MDA-MB-231细胞中CCDC8、ANKRA-2、LKB-1及14-3-3σ几个基因的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RT-PCR检测显示其中1860.siRNA能有效抑制CCDC8-mRNA(p<0.05).2.MTT检测显示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3、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经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后迁移速度明显减慢(p<0.05);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后凋亡率显著增加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0.05);5、平板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增殖能力减弱(p<0.05)。6.q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经CCDC8-1860转染后,CCDC8基因及蛋白表达均降低;b、经CCDC8-1860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组对比实验组ANKRA2基因及蛋白表达均增强;c、经CCDC8-1860转染后,LKB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增强;d、经CCDC8-1860转染后,14-3-3 σ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干扰CCDC8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肿瘤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减低其迁移速度,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凋亡。2、干扰CCDC8基因在MDA-MB-231的表达使ANKRA2表达明显增强;抑带CCDC8的表达后LKB1的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强;抑制CCDC8的表达后14-3-3σ的RNA及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弹性学制的必要性。一是适应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特点的需要;二是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需要;三是与高中较好衔接的
<正>猫脂肪肝,又称猫肝脏脂肪沉积症,近年来随着家养猫肥胖化和老年化趋势,在小动物临床越来越多。本人在临床上碰到很多例猫脂肪肝病例,现将其中一例加以总结,希望能与同行
“自由目标效应”和“样例效应”是认知负荷理论为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资源限制而提出的两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原则。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自由目标效应”和“样例效应”对不同写作
促血管生成因子不仅参与实体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而且与非实体瘤(如白血病等)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众多促血管生成因子中,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可以促进实体瘤细
环境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且治理难度也大,单纯依靠政府环境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行政手段并不能完全达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目的,而现阶段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
针对某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在某单缸机高转速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工作稳定性差、油耗高等问题,对该单体泵、高速凸轮与电控系统,在喷油泵试验台上进行进一步高转速下的性能匹配试
传统的成像技术受限于固体介质(例如墙壁)的遮挡,不能对不可见的物体进行成像。而且在传统成像中光速被认为是无限大的,所以传统成像过程是一个固态光传输的过程,与光的飞行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梗患者的临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胃癌并且行手术治疗(R0切除)后出现泌尿系统梗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
背景:经过大量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已奠定了其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