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宋词人张先为研究对象,主要以词人张先相关事迹的几个疑点为切入点,以相关的文献、史料为依据,客观的分析北宋词人张先在这几个方面所产生舛误的历史原因,并引证相关的文献、史料加以考辩。本文主体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宋仁宗朝有两个姓张,名先,字子野,同名同姓同字号同时代的张先,他们年龄相仿,仅三岁之差。乌程张先(即著名词人张先)生于990年—卒于1078年;博州张先(即高堂张先)生于992年—卒于1039年,自宋以来的文献资料关于两个张先的记载,就发生了不少将两个张先完全混同的现象。本文第一部分就两个张先的相关事迹加以考辩。第二部分是关于两个张先在北宋文坛上的作用及影响加以界定。欧阳修、梅尧臣、尹洙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末至明道年间初在西京洛阳组建洛阳幕府文人集团“八老”,继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发起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就是以“洛阳八老”为核心开始酝酿,最终形成有宋一代诗风、文风,形成了有别于“唐音”的“宋调”。博州张先就是“洛阳八老”核心成员之一。因此,可以说博州张先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乌程张先则是我们所熟悉的“张三影”、“张三中”、“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他对北宋文坛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在曲子词方面,他以八十九岁的高龄以及一生致力于词体创作,至老不衰。他的创作跨越了北宋前期和北宋中期,他在北宋词史上起到了关键的过渡和承接作用。他与柳永较早从事慢词创作,最早在词前题小序,并创制了许多慢词新调,为北宋中期词体创作的盛兴夯实了基础。第三部分是关于“张钓鱼湾”(简称“钓鱼湾”)的考辩,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吴兴志》记载“张钓鱼湾”是因为晚年词人张先致仕家居的钓鱼自适而得名。其实不然,据更可靠,数量更多的文献资料记载“张钓鱼湾”是因为唐代词人、诗人、隐士张志和退隐江湖后的垂钓而得名。由于两人都姓张,张志和退隐太湖所垂钓的地方就是词人张先晚年致仕家居与当时到任杭州和湖州地方官经常游玩的地方,由此,而导致舛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