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的影响,评价EPO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n=7)和生理盐水组(NS组,n=7),分别在缺血前3小时给予EPO3000U/kg和NS 1ml腹腔注射.缺血90min,再灌注24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2%TTC染色测量脑梗塞体积.结果EPO组与NS组相比,缺血90min和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大鼠线拴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内注射EPO预处理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第二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非缺血组(生理盐水组,EPO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EPO预处理组).局灶性脑缺血90min,再灌注3h后处死大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脑组织内bcl-2、bax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脑组织内bcl-2 mRNA的表达,并显著抑制bax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抗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血液稀释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于血液稀释的容量替代品有晶体、白蛋白、右旋糖酐、明胶和羟乙基淀粉等溶液,但是这些容量替代品均各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兔不同时间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测定值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早期预测和诊断感染
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情关系与熟人文化是传统中国人互动行为的重要准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缩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便是对此现象的经典理论阐述.
本文旨在通过两个典型的情景剧《小谢尔顿》和《家有儿女》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结果方面来对比分析中美家庭教育在不同情境和模式下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理念不同,表现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核因子-κ B(NF-κ B)、抑制蛋白(IκB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的表达以及凋亡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NF
目的:观察Apelin-1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雄性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72小时。进行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