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饮食相关行为的调查,来探讨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采取科学的营养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000名不同专业的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饮料习惯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饮食行为情况上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哪些饮食行为的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质量指数。结果1体质量指数在1853名大学生中,超重149(8.1%)、肥胖31(1.7%)、低体质量319(17.1%)、正常体质量1354(73.1%),超重和低体质量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P<0.05)。2饮食结构男生与女生选择饮食结构均有显著差异(P<0.05);文科生与理科生选择甜食、油炸、肉类食品有显著差异(P<0.05);超重、肥胖与经常选择油炸、高脂食品显著相关(P<0.05)。3饮食习惯男生与女生选择饮食习惯均有显著差异(P<0.05);文科生与理科生选择暴饮暴食、食欲、饱度有显著差异(P<0.05);超重、肥胖与经常选择代餐显著相关(P<0.05),低体质量与经常选择很饱、加餐、油肉食品呈负相关(P<0.05)。4饮料习惯男生与女生选择饮料习惯均有显著差异(P<0.05);文科生与理科生选择饮料种类、饮料量有显著差异(P<0.05);超重与饮料种类、饮料量显著相关(P<0.05)。5影响体质量指数的饮食行为因素日食用油摄入量>25g(OR=3.128)和吃饭时间<5min(OR=3.131)是大学生超重的危险因素;1-2d/周或3-4d/周食用肉类(OR=0.095和0.175)、1-2d/周食用高脂食品(OR=0.355)和饮用水类饮料(OR=0.426)是大学生超重的保护因素。1-2d/周食用高脂食品(OR=0.116)是大学生肥胖的保护因素。1-2d/周或3-4d/周食用高脂食品(OR=0.498和0.414)、吃饭时间6-15min(OR=0.653)是大学生低体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体质量指数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超重肥胖与经常食用油炸、高脂食品、用零食代餐高度相关,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饮食行为上存在差异。油脂摄入过量、吃饭时间过短可能是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少量食用肉类、高脂食品和饮用水类饮料可能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适量食用高脂食品、吃饭时间适中可能是大学生低体质量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