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稳定剂用于底泥污染物就地稳定化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泥污染与整治作为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的难点之一,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底泥中累积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一定的交换作用重新释放,是影响和制约上覆水质的主要二次污染源。 本研究通过利用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相结合的修复方法,以底泥中污染物为目标,结合这两种修复方式其自身的特点,在对底泥就地稳定化的深入了解和不同稳定剂对底泥修复的具体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各类理化指标、化学指标以及磷的形态分级(SMT-P)等技术指标来定量表征稳定化过程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1)用化学氧化剂硝酸钙对底泥进行修复时,底泥和上覆水体将由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该药剂对有机质、总磷和硫化物都具有一定的去除或抑制作用:对有机质的去除率达到26.25%;对孔隙水中总磷的去除率达到80.58%;对.AVS的去除率达到96.12%。但是相应的也会导致上覆水体中的硝态氮浓度大幅度上升,其上升幅度最终可达96.41%。 (2)生物促生剂MT+BE对底泥的修复效果并不明显,其对AVS的去除率仅为46.00%,对孔隙水中总磷的去除率为39.11%。但是该药剂会显著增加上覆水体和孔隙水中氨氮的含量,其使得孔隙水中的氨氮含量上升了629.29%,大大恶化了水质,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剂本身含有大量的氮元素所致。导致修复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微生物的耐污性以及底泥中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电子受体太少的缘故。 (3)生物制剂BZ对底泥修复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还会引起上覆水体水质的恶化,导致上覆水体COD最终上升199.37%,尤其是该药剂会使得底泥中的AVS上升238.35%。 (4)硝酸钙和MT+BE的组合对底泥污染物包括总磷、有机质和硫化物的修复效果都十分明显,其中对有机质的去除率达到31.47%,对上覆水体和孔隙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5%和185.34%,对AVS的去除率达到97.84%。显示了该种组合的协同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生物修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在修复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耐污性以及可利用电子受体数量的影响,从而使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而化学修复需要的时间较短,但是其持续性不够。两种作用相组合后,就显示了协同作用。但是由于这两种药剂本身存在的缺陷,造成了在组合修复中上覆水体和孔隙水中氮的增加:上覆水体中硝态氮增加了5476.49%,上覆水体和孔隙水中氨氮分别增加了457.36%和603.81%,对水质也造成了的一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该药剂加入底泥后,会增大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SEM/AVS从0.02增加到了18.67。该药剂对底泥孔隙水中生物毒性也会有所影响,但基本可以忽略。(5)硝酸钙和BZ的组合对底泥的修复效果较差,而且会使水质严重恶化,上覆水体中COD增加584.05%。这主要是由于单独投加BZ时所表现出的明显不适用性,硝酸钙的加入也未能完全抵消它的负面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纳米多层膜由于其结构的人工可设计特点及其不同于单层膜的特殊性能而备受关注。1970年,Koehler首次提出两组元多层结构的强度增强模型之后,多层膜的力学性能成为了人们
三峡库区蓄水后,由于干流倒灌顶托的影响,库区次级支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流速减缓、水体更新周期变长、扰动变小、水体扩散能力减弱,春夏季水华频发,水动力条件与水华的爆发密切相关。流速与紊流耗散率作为库区次级支流水文变化的特征参数,研究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为水华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尤为重要。为探讨流速与紊流耗散率对三峡库区次级支流藻类生长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流速环形水槽模型和紊动振动格栅模型。在收集库区
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法有机结合起来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本文针对该工艺开发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
学位
本文对基于地统计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危害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物空间变异研究精度控制的方法,从准备工作到最后结
强磁场能够将高强度的能量无接触地传递到物质的原子尺寸,改变原子的排列、匹配和迁移以及改变材料的热力学状态。在强磁场环境中,材料会受到更强的磁场力作用,这些作用即使对非
纤维直径在1~100 nm尺度范围内的纳米纤维由于在环保过滤、防护、生物医用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除了常用的静电纺,还
水稻土中的砷污染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并可以被水稻植株吸收积累在籽实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食用人群健康。了解和评估砷污染的生态效应是对其生态风险控制和预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土壤砷污染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砷污染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对土壤中砷污染的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目前我国使用土壤中的总砷浓度作为土壤中砷的污染程度的评估指标,不能很好的反映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应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下简称RPC)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RPC的优越性能使其在土木、石油、核电、市政、海洋工程及军事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应用声学领域,声学材料与结构的吸声测量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法)属于实验室方法,其结果给出了待测样本在标准声学条件下的声学性能,为声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测量结果与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声学特性有一定差别,因此,一些适用于现场测量的现代吸声测量技术有了很大地发展。这些技术普遍地使用脉冲回波方法,因此,性能优良的脉冲声源是现代吸声测量技术中必不可